中山路位于海口市老城区中部,呈东西走向。东起博爱北路,西止新华北路,全长207米,街道宽12米。中山路虽然很短,也不宽,却是海口市老城区最早的商业街之一。不仅在海南,就是在东南亚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现在,中山路成为外地游客了解海南历史的窗口。 中山路始建于清朝康熙年代(1662年)建,原名称“还海坊”,后改为北门外路,后又改为大街(以大庙神牌名称为大街)。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为中山路,路长388米。据传说,当时该路中段建有一凉亭,孙中山先生来海南时,曾在此亭暂歇,后来为纪念孙中山,将该路命名为中山路。至1926年,中山路已是海口最繁荣的街道之一。 中山路是海口市城区保持历史原貌最完好的一条老街,道路两旁多为骑楼式建筑,还保持着原有的建筑风格。骑楼外墙依稀可见雕刻的或花草或飞鸟或龙凤的图案,透出几分雅致和古朴。临街的骑楼外墙以白色为主,因年代久远,墙面有的已经斑驳掉色了,一些窗户的木椽已腐蚀掉落,墙上不经意间可看到同几株野草和藤蔓,枝叶在风中摇曳,无言地诉说着老街的沧桑。
这儿隐藏着海口市老城区年代最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庙宇和明清古宅,在古建筑、历史学和民俗文化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文物和科研价值。 位于中山路63号的邱宗祠坐落在骑楼之间,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宅。这幢古宅是清道光年间所建。建此屋的祖先名叫邱成顺,在海口做陶瓷生意,赚了钱后,就在中山路建房置产,建成了这幢规模较大的邱宗祠。从邱成顺到现在,已是第7代了,邱家一脉香火旺盛,从这幢古宅里衍生出100多个邱家后代。 进大门是前厅屏风,转过屏风,见一天井,过天井是该屋的大堂,又称祖厅;后面有中厅和后厅,在厅与厅之间连接处的两侧有6间横屋,每个大厅左右两边有对称的4间房。整个宅院占地1100多平方米,有大小22间住房。 古宅处处透着古色古香的气息。门窗都是雕花的,工艺精湛。地面铺着红石板,历经百年踩踏,天井和祖厅里的石地板已磨损、破裂了。
邱家大堂很气派,堂案上摆设着香炉,八仙桌和太师椅都是精美的雕刻工艺品,其古朴精细的图案造型,令人叹为观止。原来祖厅内有8张雕花太师椅,先后被小偷偷走了4张,还剩4张。 老屋的中厅旁还建有马场,现在已拆除建了一幢新房。但马场旁有一口古井,是建此屋时挖的,住在邱宗祠的邱氏子孙都饮用这口井里的水。解放后市区用上自来水,这口古井就荒废了,但常年仍清水荡漾,从未断过水。邱家后人还在井旁供奉着井龙“神之位”,烧香拜敬。 天后宫,又称天后庙,位于中山路87号,庙中供奉的祖位是妈祖(天后娘娘),始建于元朝,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在明清年间曾多次修缮。据记载,天后宫面积1400平方米,原来有两个大门、一对狮兽,墙外有几块天妃宫石碑,分前庭、正殿和两侧厢房。
1944年5月,美军出动飞机轰炸驻海口的日本军队,一颗炸弹落在天后宫附近,其正殿和东西厢房被破坏。文化大革命时期,天后宫也难逃劫数,遭到人为破坏,宫内的一些文物丢失,天后宫里也没有了香火。 天后宫是海口市现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2000年6月16日,海口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海南特区报等文编写 图片摘自 长恨歌摄影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