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民俗旅游馆--庙宇
文笔峰玉蟾宫
来源: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时间:2009年02月02日

文笔峰玉蟾宫

文笔峰玉蟾宫

文笔峰玉蟾宫

玉蟾宫盛大庙会活动

玉蟾宫盛大庙会活动

玉蟾宫盛大庙会活动

玉蟾宫盛大庙会活动
       文笔峰,位于定安县中部,面积仅3平方公里,海拔180多米,为定安八大名景之一。文笔峰,又名文豪岭。“文笔”、“文豪”的意思就是:文采、有文采的人。

       文笔峰从山腰至山顶主要由玄武岩和片理岩组成,山上植被茂盛,山顶常有云雾缭绕。

       关于文笔峰的由来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位仙人挑着一担仙土准备送到王母娘娘的蟠桃园。路过定安的时候,看到这里人杰地灵、美景如画,便停下来歇歇脚、饮酒赏景。一筐土放在自己的脚下,另一筐土放在旧州,不知不觉仙人就喝醉睡着了。这一睡就睡了很久很久,仙人便化成了仙人石,两担土变成了两座山,定安这座山就是现在的文笔峰。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文笔峰上留下的仙迹有:仙人洞、仙人大脚印、仙人手掌、仙人酒杯、仙人石、娘子房等。

       娘子房也是来历的:王母娘娘在天宫里等啊等,怎么那挑土的仙人还不到呢?于是,派了七仙女当中的一个下凡来找找,仙女在定安找到了挑土的仙人,但他喝醉睡着了,怎么叫也叫不醒,仙女看看天色还早,不到回宫的时间,她就坐在旁边等仙人醒来,仙女等得也困了就躺下来睡着了,等她醒过来已经到了回天宫的时间,可是挑土的仙人还在呼呼大睡,没办法,仙女只好一个人回到天宫向王母娘娘复命去了,而她睡过的地方留下了一张石床,石床所在的岩洞被称为娘子房。

       文笔峰原名李家岭,据史料载,这个名称是大唐军队留下的。大唐以东方帝国的恢弘气象,无远弗介,举凡生民往来之处,都被纳入其文明开发的蓝图,海南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大唐帝国既拥有广袤的江山,就不可能将每一处山水都冠以皇家姓氏,而李家岭独得青睐,方圆三十里地域,也因此被划为皇家禁苑。李家岭的命名,给定安带来了生气。汉人源源迁入,岭南有李家岭,岭北有石根塘,沿着巡崖溪、居丁河,陆续出现汉人村庄,仙沟、居丁成为汉人的定居点。从那时起,李家岭就成了海南文明开发的一个象征。 

       古时候,海南相对于中原文明来说,确实偏居一隅,文明开发的道路,因此显得很漫长。当后来的文明开发者为此焦虑时,李家岭便再次成为振兴一方文脉的寄托,改名为文笔峰。 

       为李家岭改名称的人,是明朝中叶时任两广总督按察司副使的陈英。改变一下山岭的名称,如何就能振兴一方文脉?《相宅经纂》是一部谈风水却不失理趣的文献,其中说“凡都省府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字方位上,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于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这是一个流传很广,也很久远的观念,以为山头立文笔或平地建高塔,命名为文笔峰,能够开启一方文思。可以相信,陈英为李家岭改名称的指导思想,就是这个观念。不过,他不需要建造高塔,只需将天然形成的李家岭确认为文笔峰,就能激发起定安子民的文才之思。

       当定安的文笔峰被陈英确认之后,自此定安的斯文风气便一发而不可收,贡生、举人、进士出了数百人。文笔峰得名后第26年(公元1514年),峰西的小山村出生了自号刚峰的海瑞(后迁至琼山府城)。又过了28年(公元1542年),峰北龙梅村举世奇才,被明神宗誉为“三朝硕士,一代伟人”的礼部尚书王弘诲降世了。 

       海瑞、王弘诲的出生以及事业上的成功,被人们传为文笔峰的荫庇。从此以后,文笔峰成为定安文化的象征。定安明清时代人才辈出,仅以清朝论,全岛有178人中举,定安就占31人,中进士的30人中,定安也有8人,还出现了一甲进士及第张岳崧探花郎,按比例算人数论拔尖,定安均居全岛第一位。明清两代,国史公认的“海南四大名人”丘浚、海瑞、王弘诲、张岳崧,除丘浚外,其余三人均出生于定安。在张岳崧高中一甲三名即探花后,清嘉庆帝闻海南偏隅之地竟有如此人才,特赐匾赞誉“何地无才”。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从南宋以来,中国道教内丹派分为南宗与北宗两系,北宗以陕西终南山的全真派为代表,而南宗主道场为何选择了偏隅南海之上的海南?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白玉蟾这个被称之为海南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文化名人的南宗五祖白玉蟾了。白玉蟾不仅才艺过人、书画两绝、学问渊博,而且是道教内丹派南宗的真正创始人,兼道教内丹和雷法两大秘术于一身。 

       白玉蟾几乎游历过南宋江山的每一片土地,若就自然景致而言,其中不乏雄奇、秀美远胜于文笔峰的名山大川。但那些名山大川,只是让白玉蟾暂停鹤驾,却未能羁留住他最后的身影,倒是海南故乡的这座山峰,成为他证悟丹道的最终归隐之地。

       当地的百姓们坚信,峰顶巨石上的那一双脚印,就是白玉蟾飞升成仙时留下的,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文笔峰就不仅仅是文人才子们寄托其科举功名的象征,同时也是寻常百姓奉祀岁时香火、祷告内心愿望的神坛,是让各地教友悠然神往的道教南宗的宗坛。

       据说,白玉蟾之所以选择文笔峰作为最后的归隐之地,是因为这座山峰特殊的地理构造和局部气象环境,与南宗的内丹修炼原理若合符节。外在的地理、气象环境与内在的修炼体验相互交感,可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既感悟天地万物大化流行的根本道理,也将这个根本道理运用到内丹修炼的实践中,从而錬质登仙,超凡入圣。

       重建后的玉蟾宫与文笔峰融为一体。以南宋风格为基调的仿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峰峦周围。宫殿金碧辉煌,山水逶迤秀美。包含着丰富道教文化内涵的建筑雕刻,赋予自然山水以人文气蕴,山水与宫殿、自然与人文在这里实现了圆融的结合。 

       玉蟾宫的殿堂及各类主题性建筑共有17座。财神殿、药王殿、月老殿、文昌殿、慈航殿、元辰殿、碧霞殿、天后殿诸殿,体现出道教多神信仰的特点,也反映出道教信仰的完整性、体系性。此外,玉蟾宫的神殿设置又凸现出鲜明的南宗特色,其主要建筑玉蟾阁供奉的是南宗五祖白玉蟾,紫阳杏林殿敬奉南宗初祖紫阳真人和南宗二祖杏林真人,道光翠虚殿敬奉南宗三祖紫贤真人和四祖翠虚真人。在财神殿中,除供奉赵公明、关圣帝君文武财神之外,还供奉有海蟾公。海蟾在修行大道的同时,常向孤苦贫弱散发钱财,其修行道德的教义和扶危济困的情怀,是南宗精神命脉之所在。 

       玉蟾宫各建筑依文笔峰地形地貌展开布局,以文笔峰南坡的自然走势为中轴线,以峰顶巨石及制高点为背景依托,以东西两侧为双翼,以碑亭廊苑将宫观与名山连成一体,以园林艺术点缀、绵延于山峰之上,在整体构思上力求做到天人相谐。而在局部设计上,也尽量达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致和谐相融。如对于位于元辰殿附近的七星亭的位置安排,就引入了星辰的天文概念。在有北斗七星出现的夜晚,21时以后,只要以元辰殿为圆心观察七星亭,就会发现七星亭与天上的北斗七星是互相呼应的,北斗七星的投影与七星亭的位置是一致的。玉蟾宫内,像这种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相交融的精心设计还很多。如水体的设计,为了使人造的水体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布置玉蟾宫园林景观时,就特意挑选了文笔峰上有泉眼的地方开挖成水体,以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玉蟾宫的建造者们还在建筑、雕刻、园林等方面独运匠心,用多种艺术形式来展现道教文化的丰厚内涵,使道教不再只是虚无飘渺的精神、思想,而变为可触可感的形象。例如,在建筑方面,玉蟾宫不设代表道教最高信仰的三清神殿,而在最高峰顶建坛供奉三清尊神,以表达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意象。玉蟾阁基本造型为八角形楼阁,飞檐、重檐,以轻灵飘逸的建筑构思表现白玉蟾聪颖透脱、超越尘俗的精神气质,以庄严高贵的建筑格局表现天上宫阙的意象。辅之以灯光设计,在夜间可以见到道经所述天宫“八角垂芒”的景象。玉蟾宫的石刻木雕也大都取材于道教传说,雕梁画栋之间,多用脚踏祥云的飞龙、展翅高飞的仙鹤等图案,意在通过这些活灵活现的瑞兽形象来表现道教传统文化的内容。玉蟾阁正前方的雕龙影壁阳面正中书“南宗宗坛”四个大字,影壁四周通过浮雕、圆雕和镂雕的手法,分别绘有麻姑献寿、刘海戏蟾、招财进宝等道教神话传说故事图案,镌镂精巧、造型优美,具有极高的石雕艺术水平。影壁阴面雕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所书玉蟾祖师的阐经之作《道德宝章》全文,让人在欣赏书法的同时品味道教经传文化。而在园林艺术设计上,也多契合道教文化内涵,如在法物流通的殿堂前东西两侧各有一株枝桠张扬似鹿角梅开的名贵香兰树,左为雄性,右为雌性,雌雄相对而长生,正表达了道教阴阳太极生生不息的理念。 

       以自然蕴积人文,以人文诠释自然,这正是玉蟾宫对于道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精神的审美诠释。青烟依依,飘过心香缕缕;椰风阵阵,送来经乐声声。文笔峰上,祖师仙迹历经风雨今犹在;玉蟾宫里,南宗道脉与时俱进永相传。

(玉蟾宫盛大庙会活动图片源自 天上飞 摄影)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报道
您可能还会喜欢看 Are you like?
媒体战略合作 Strategic media
电话:0898-66257886 18976061501 020-38013166   传真:020-38013196   电子邮箱:itciya@vip.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和平大道19号蓝天广场四楼 ©2012 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hainan tourism digital museum.
全程运营机构:思洋互动传媒  粤ICP备0608202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0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