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
海南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黄道婆》从2006年首次与观众见面,历经多次修改排练,已经成为艺术上成熟的舞剧精品,强大的主创阵容,使得创作视野开阔、立意高远。与传统的舞剧相比,《黄道婆》摒弃了剧中人物一般要经历激烈矛盾冲突等模式,而是以黄道婆与黎族青年阿山、黎族神织手符巧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以黎族民族民间舞蹈为元素,以人性的平凡和崇高为精髓,表现了民族团结、血浓于水的主题,给舞剧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该剧颂扬爱情、友情、民族感情的高度统一,以情感人,意境悠远。
舞剧《黄道婆》表现的是南宋末年海南黎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场景,但是创作者并没有拘泥于历史的局限。在尊重民风民俗的前提下,对道具、服装、造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用时尚元素装点其中,使之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纺车、织机、大鼓等黎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工具,在该剧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保留了民族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做了夸张的设计,古朴原始而又不失现代风味。
精彩舞段层出不穷,音乐制作气势磅礴。作为一部舞剧,舞段自然是观众最为关注的焦点。该剧舞段在充分利用演员肢体来刻画人物性格方面作了独特的编排和设计。从黄道婆遇救的大段独舞,到黄道婆和阿山、符巧之间的双人舞、三人舞,再到具有浓郁特色的黎族男女群舞,如求偶舞、织锦舞、采棉舞、狩猎舞都在该剧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增强了该剧的观赏性。而全剧音乐则由中国交响乐团演奏录制,大胆采用了海南黎族地方特色乐器与交响乐相结合,并加入了童声独唱和混声合唱的形式,磅礴大气,感染力强,充分表现了该剧的主题,并在烘托人物、渲染气氛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尊重全剧美学基调的前提下,《黄道婆》的舞台呈现绚丽唯美。数十道高6米、宽13米的巨幅布景在剧中轮番出现,在不断变幻的灯光烘托映衬下,其鲜艳的色彩、别致的造型让人震撼,给观众奉献上一场视觉盛宴。黎族的织锦、龙被,五指山的热带雨林风光以及鲜艳的野吉贝花在剧中都得到了夸张的放大和呈现,让人领略到一种近乎极致的美。
《黄道婆》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奖、第四届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中央电视台还对该剧进行了全程录制。
《黄道婆》还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二期)”30台初选剧目,由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我国舞台艺术最具权威性的国家级大奖,所入选的作品都是体现民族特色、代表国家水准的舞台艺术精品。
剧情介绍
这是一部闪烁着华夏古老传承的史实。
这是一段玄妙爱情和人性冲突的传奇。
这是一曲歌颂中国黎汉纺织文明的颂歌。
黄道婆的传奇故事,在中国被誉为家喻户晓的神话……
她被世人誉为穿暖了华夏祖先,装点了人类的伟大纺织女神。
序
南宋末年,南海上一条驶向崖州[今海南岛]的朝廷官船在暴风雨中救起了一名女子,从此命运将注定了这位民女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后将被世人称之为中国的纺织女神——黄道婆。
一幕《三月三》
“三月三”——一个古老黎族盛大的爱情节日,峒主率黎民百姓迎来朝廷文官黄文相携义女黄姑驾到,一道圣旨的宣读,使黎、汉间从此加深了不解的情缘和锦缘....
二幕《七月七》
原始的织锦坊,纺车飞转,织机声声,报恩心切的黄姑与黎族的织缘、情缘便从这里开始,两个女人间的情感纠葛也正是因此而开始变得扑溯迷离........
三幕《五月五》
原始森林中,猎人与藤蔓的交织,吉贝花与采棉姑娘的交织,黄姑、符巧间情感纠葛的交织,玄妙错位难解难分。一场危难的降临使平凡的人性变得崇高,使情的错综与纵横理出了经纬。
四幕《正月正》
一座秀美船形屋的床前,两个美丽的姑娘在进行着世间最深层的人性对话,当死神在向这位年轻的神织手慢慢走近的时刻,她忽然间成熟得像位母亲,以朴素的心灵宽容和纯真,为黎、汉间织出了最后一道生命的黎锦.......
五幕《九月九》
天地间的一对神织手黄姑和符巧又一次相会在用生命浇灌的凤凰花和吉贝花丛中。仙境里她们仿佛在织天,在织地,一缕缕璀璨,一张张绚丽,浓于血的情感使一位美丽的纺织女神从五指山中走出,巧夺天工感天动地......
尾声
一条黎锦大船,承载着黎族同胞的深情厚意送走了这位朝夕相处三十七年的汉族姑娘——黄姑,一位纺织女神从黎族中走出,装点着中原.装点着华夏,温暖着祖先.锦锈着大地……
几百年过去了,人间永远流传着这首歌谣,
黄道婆,黄道婆,
教我织,教我布,
两只筒子两匹布……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