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铨
胡铨(1101-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中进士,此科由高宗策士,胡铨答策万余言,名列第五;授抚州军事判官,转承直郎。
绍兴八年(1138年),宰相秦桧决策主和,派王伦出使金国乞求和议,屈辱称臣。胡铨时为枢密院编修官,坚决抵制,泣血疾书,写下震惊深远的《戌午上高宗封事》,史称“斩桧书”。奏疏一出,立即引起轰动,民众数日激动不已。上至官吏,下至百姓,争相抄阅,先睹为快,时人称之为“中兴第一,可与日月争光”。金人闻讯,慌忙以千金购来,读罢“君臣失色”,连声惊呼“南朝有人”,胡铨的大名从此令金人胆寒。
然而,秦桧却气极败坏、对胡铨痛恨交加,贬胡铨为福州通判。绍兴十二年(1142年)被革职流放到广东新兴县。1148年,再贬吉阳军(今三亚市),该年正月胡铨渡海抵琼。
胡铨初到崖州,受到秦桧党羽的监管迫害,处境艰难。然而辱且益坚,他想留住生命,盼着有朝一日,壮士北上驱胡虏,报雪恨。胡铨决心已定,便在水南盛德堂安下心来,终日潜心研读阐释《周易》、《春秋》、《周礼》诸经,闲来写诗遣愁怀。
胡铨在水南村8年多,“日以训传经书为事”,“黎酋纷纷遣子入学”, 在水南村建“洗兵亭”和“逸贤峒”, 临别时胡铨给裴闻义住宅题名为“盛德堂”,并亲自作“盛德堂铭”,以诗言志。胡铨对崖州文明的开发,对民族矛盾的化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留下诸多佳话。
1155年,胡铨终于熬到了秦桧去世、平反昭雪,回到京城杭州。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即位,胡铨得到重用。1164年,胡铨升任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还亲自带兵上前线奋勇作战,击退了金兵入侵,实现了自己在崖州时立下的誓言。
侠骨柔肠的胡铨在朝中得意后没有忘记水南村曾给他留下的温情。1162年,胡铨曾派人专程到昌化军(今海南儋州、昌江一带)拜访,其子孙后人多次来过水南村。由于始终反对和议,与朝廷政见分歧,乾道七年(1171年),威震四夷的胡铨选择告老还乡,定居在佛教圣地青原山南麓,专心为《春秋》、《易传》等书作注解。淳熙七年(1180年)病故,享年78岁,谥号“忠简”。
胡铨一生虽颠沛流离,但始终好学不厌。对经史百家之学均有所得,而且通晓绘画艺术。推崇韩愈、欧阳修,主张“以文传道”。文章内容多样,驰骋古今,多长篇大论。在宋代诗人文学家中风骨气质突出。
胡铨策论闻名天下,而诗更具风采。虽再遭贬斥,却意气不衰,对崖州风物人情更是不吝笔墨,诗文创作丰富,留下佳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