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中元节,最早叫盂兰盆节,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中元节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
中国岁时节令有“三元”之说,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有些地方又将七月十五“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
中元节源自印度,是佛教徒为悼念祖先而举行的一种佛教仪式。盂兰盆节从梁代武帝萧衍开始传入中国。除设斋供僧外,逐渐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自此相沿成中元节。
在海南人心目中,中元节的隆重仅次于春节和清明。一般初七以后,各家开始准备香烛和纸钱。自家祭祖一般是初七、初十,十五晚上则留给那些素不相识,没有后代的古人。过去,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才燃香点烛,现在都提前到晚上六七点了。
十五晚上,家家烧香,围插房屋四周,并买小芋头、杨桃等青果施舍孤魂,谓称“施孤”,以示欢送阴间祖辈以及游荡在外的野鬼孤魂回去。
琼山一带,人们在“施孤”时,还用香烛把自家房屋围起来,让小孩子拿着香烛,绕着房屋跑。所以中元,也是孩子期盼的节日之一。
将中元节过得最浓烈、最壮观的要数陵水。陵水县城的中元色彩甚至比乡下的还要隆重、热烈。陵水人过中元节,七月十四,一家人已提前祭拜自家先人。十五那天,天刚擦黑,家家户户门前开始燃香点烛,焚烧用五色纸扎好的鞋帽、衣服。大街小巷霎时星星点点,绵延数里,整个陵水沉浸在一个烟雾世界中。孩子们则提着柚子皮做成的灯,嘻嘻哈哈绕着屋子来回跑。现在除了一些乡村,已经很少有人手工扎纸艺了。十五前夕,街上到处是摆卖纸艺的摊子,而且卖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有纸汽车、纸电视、纸手机等,手工精细,堪称一绝。
在文昌、万宁、陵水等地,都流行中元放天灯祈福的习俗。
文昌乡村,天灯活动往往由村里年青人牵头,用五色纸手工制成。七月十五夜幕降临时,就到了放天灯的时刻。村子里倾刻热闹起来,男女老少,倾巢而出。几个人把天灯抬起来,用一把晒干的椰子叶点燃天灯。当烟火把灯体胀得跃跃欲飞时,就放上“油包”。这时,火热越来越旺,旁边的指挥者便发出放飞的口令。霎时,天灯挟带着阵阵震耳的爆竹声、人们的狂笑声腾空而起。霎时,四面八方都是天灯,布满整个夜空。
陵水天灯的做法与文昌大同小异。每逢中元前夕,陵水会连续放上几晚天灯,意为秋高气爽的天空增添色彩。而老人的说法则是,为那些飘逝的魂灵带去光明。
陵水人对升空后掉落的天灯十分畏惧,认为是不祥的预兆。天灯掉落在谁家房顶,这家人不但要重新“送灯”,还要摆酒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以“破财消灾”。而万宁等其他地方,目送天灯徐徐升空后,人们都在翘首以待,期待天灯能降落自家房顶,因为它代表着上天将赐来好运。
而琼海人、疍家人,则把灯漂在河上、海上。波平如镜的万泉河上,几百只河灯光芒闪烁,随波轻漂,构成一幅绝美出尘的图画。据高虹文编写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