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冯白驹故居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南约5公里的长泰村。村庄四周林木苍翠,从平坦的大道进入村庄,在盘根错节浓荫如盖的老榕树旁,便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琼岸人民的一面旗帜”的冯白驹将军的故居。
长泰村背依山丘,面俯绿野,冯白驹故居处于村庄最高处,屋后古木成林,屋前庭地宽阔,花圃艳丽,草地如锦。冯白驹故居始建于1922年,1942年冬日军“蚕食”“扫荡”时被焚毁,1951年修复,1984年按原貌重建。宽阔的庭地上,一座雄伟的雕塑首先映入游人眼帘,冯白驹刚毅的面容令人肃然起敬。黑色花冈岩雕塑底座上,由邓小平题写的“冯白驹将军”五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
故居由正屋、后屋、铜像和陈列室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亩。走近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竖立在庭院正中的冯白驹半身铜像,铜像高1米、宽1米,基座高1.9米、宽1.2米,基座正面刻有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冯白驹将军”,背面刻有“冯白驹生平简介”。紧接的是正屋,是一间三目、中间厅堂、两旁卧室的石木结构的13桁10柱的海南传统民居,正门顶端悬挂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冯白驹故居”横匾。大厅里的八仙椅,卧室内的书桌、睡床,厨房的竹筐、竹篓都还保存完好,古朴中透出岁月的沧桑。四周为灰色石头墙,屋顶盖青瓦,后屋是5桁三目小屋。
整个故居庭院建筑物朴素大方,环境幽雅。这里不仅再现了历史的现状,而且告诉人们,一位功勋卓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出生、长大在这样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家庭。 故居庭地的右侧,设有一间冯白驹生平业绩陈列室。陈列室分“投身革命”、“中流砥柱”、“功垂青史”、“鞠躬尽瘁”四个版块,陈列着关于冯白驹将军家世、生活、革命活动等的物件及图片。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了解到琼崖革命斗争的史迹和冯白驹将军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在冯白驹的影响下,其亲属先后有20人投身革命,有12位亲人为海南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故居对联:“将军伟绩垂青史,忠魂浩气照人间”是对冯白驹准确的评价。
冯白驹(1903~1973)原名裕球,学名继周。海南琼山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5年入上海大夏大学预科。1926年初返琼从事革命活动,任海口市郊农民协会办事处主任。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历任中共琼山县委书记、琼崖特委委员,澄迈县委书记、琼崖特委书记。领导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1932年琼崖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失败,率琼崖苏维埃机关和红军在母瑞山坚持八个多月的艰苦斗争,支撑了琼崖革命红旗。抗日战争时期,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队长、琼崖抗日独立总队队长兼政委、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主席、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琼崖区党委书记、琼崖民主政府(临时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50年春领导海南军民配合野故军渡海作战,解放了海南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海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海南区党委第一书记、海南行政公署主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兼统战部部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副省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浙江省委委员、浙江省副省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著有《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在海南岛上》、《红旗不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