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墓位于海口市龙华区丘海大道39号,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展示我国明代墓葬文化艺术的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
海瑞(公元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府城镇朱桔里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以刚直不阿,清正廉明著称于世,被世人誉为“海青天”。
海瑞自幼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树立了“读圣贤书、干国家事”的大志。36岁举乡试为举人后,便被吏部谒选派官,初为福建南平县学教谕,后升任淳安、兴国知县,嘉靖三年(1564)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深为嘉靖皇帝忽朝失政宠信方士所担忧,嘉靖四十四年(1565),备死上《治安疏》指斥朝政得失,言天下人所不敢言,因而得罪皇帝被罢官入狱,嘉靖死后获释复职。隆庆三年(1569)升任应天巡抚,任内除利弊,整吏治,平冤狱,治理吴松江、白茆河。深受老百性爱戴。隆庆四年(1570)因戴凤翔、高拱等人论劾,被罢官回乡闲居达15年之久。万历十三年(1585)朝廷起复年迈的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仍力主严惩贪污,肃清史治,后卒于任上。死后赠太子少保,谥忠介。生前著有《海忠介公集》。
海瑞墓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是皇帝派许子伟专程到海南监督修建成的。据说,当海瑞灵柩运至现墓埋,抬灵柩的绳子突然断了,人们以为这是海瑞自选取风水宝地,于是将其就地下葬。历代有保护性维修,原貌基本保持不变。解放后,1959年政府拨出专款进行维护,196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文革”初期,海瑞墓被红卫兵砸毁。1983年,政府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全面修复,并派专人进行管理。同时增建了“海瑞陈列室”。墓园面积10000平方米,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展示主墓及其望柱、牌坊、神道、石像生、书法作品、文物等,第二部分是纪念园,主要景观有“烛台华表”、“扬廉轩”、“清风阁”、“不染池”、“八方亭”、“塑石假山”等。
海瑞墓园建筑庄重古朴,墓园四周有围墙。步入大门,迎面看到那座古朴的石牌坊上阴刻丹红大字:“旨•粤东正气”。这是明朝廷对海瑞品格的总评价。沿着花岗石铺成的100多米长的笔直神道拾阶而上,两侧相对排列着高大的石翁仲、石羊、石马、石狮、石龟等石雕,这些石象生栩栩如生,仿佛在倾诉400年前海瑞的悲壮故事。墓道中间还有三道石牌坊,庄严肃穆。神道中央树立的“明海忠介公谕祭碑”,是万历皇帝的谕祭文。碑在“文革”期间被毁,1992年重修。碑座是一大石龟,传说此物实为龙,乃九龙之一,性格能驮重,我国皇权专制主义社会里的皇帝诏碑必由此物驮负,以示皇权的威严和神圣不可侵犯,象征皇朝不灭与万世相传。两侧种植着椰树、松柏、翠竹,抬头仰望苍翠挺拔的椰子树,使人想起海瑞的铮铮铁骨。
主墓石砌,墓高3米,直径3米,墓茔上圆下方,分四层,呈八字形,寓天圆地方和四面八方之说,象征海瑞的品德与精神。高3.5米的墓碑上刻着:“皇明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文革”期间海瑞墓被毁时,这块幕碑被滨涯村群众搬到“海公泉”井边,翻过来当洗衣板而免于遇难,得以保存至今。这是明代的原墓碑,是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弥足珍贵。
主墓后面,塑有高4米的海瑞身穿朝服的坐姿塑像,神情严肃,体现了海瑞的风貌。周围树立着高4米的石雕六柱烛台华表,光耀鲜明,象征海瑞心直如烛,光明磊落。 海瑞墓室后扩建了四角大飞檐罩下扇形“扬廉轩”,其亭柱上挂有海瑞写的两副对联,其一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轩后有三层圆形飞形檐祭坛式的“清风阁”,展示海瑞的生平事迹和陈列有关文物。还有汉白玉栏杆相围扇形的“不染池”,人造山峦群峰上的“八方亭”。整个墓园,绿草如茵,葱郁苍翠的椰树、松柏、绿竹四季常青。所有这些景观,都意喻着海瑞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惩治贪官、威名传扬四面八方。
墓道的左侧有1984年新建的“海瑞陈列室”。迎面看到的是廖沫沙亲题的室名,步入室内看到墙上挂着吴晗写的“论海瑞的历史地位”一段文字。陈列室以图文并茂的陈列形式展出海瑞生平和有关资料。海瑞书法碑刻共8方,镶嵌在陈列室碑廊中。海瑞墓在“文革”初期遭到严重摧残,经过1983年以来多次重修、扩建、增辟,目前这占地一万平方米的墓园是一派新气象。徜徉墓园,放眼顾盼,看到的是:宏伟古雅,庄重肃穆;椰树婆娑,松竹清翠;亭台廊阁,绿瓦红墙;访客不绝,流连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