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 县市巡游馆 - 海口
七井八巷十三街
来源: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时间:2009年01月21日


七井八巷十三街

七井八巷十三街

七井八巷十三街

       海口市的府城,自宋代成为琼州州治后,作为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延续了千年。

       明洪武年初,琼州设府统领全岛,府治设于此,城名由此而来。依地势和城墙,街道布局以东西向的今文庄路、忠介路为主线,其余路巷多在南部铺开,逐步形成“七井八巷十三街”纵横交错的城镇交通网络。   

     十三街

     东门街。是明代通向东城门朝阳门(也称永泰门、体仁门)的咽喉要道。早期少有住户。后来周边人口增多了,形成集市,称为东门里,而路名也沿此称。街的最东端就是遗存的东城门,西接府前街。

       府前街。明时,琼州府署门前大街就称府前街,清沿叫制,治所不变,府衙改为道台衙,府前街也改称道前大街。1925年扩建古道,将此街命名为文庄路以纪念琼山著名先贤丘浚(谥号文庄)。

       南门街。北起文庄路南至鼓楼,明时是通向城南靖南门主要街道,称南门街。后因改道从鼓楼石拱门下通过,人们顺自然而改称鼓楼街。

     靖南街。东西走向的明代古街,因靠近城南门靖南门而名。曾有石匾刻“靖南街”和“瑞毓人文”嵌于街门口。

       尚书街(坊)。北接文庄路南连靖南街。明万历年间,琼州地方官在府署前为定安人之南京礼部尚书王宏诲立“学士尚书坊”,街名顺称尚书街,牌坊在街中间。

     北帝街。今中山北路北半段,南起忠介路东口,北至镇武楼(原琼山影剧院处)。从明起沿用至民国十四年。民国十五年府城改建街道,为纪念孙中山将北帝街改称中山路,又将中山路北端城墙打开直通城外。

       镇台前街。东起中山路西至草芽巷北口,即原两城门顺化门(也称归义门)处。原为清镇台署所在地,故称镇台前街,是府城古今商业集市主道。1925年,府城分段扩建道路,为纪念明海瑞,以其谥号忠介命为路名。1928年第二次扩建街道,形成全长660米的府城第一古道。

       县前街和县后街。琼山县旧县衙在府衙西南,即今琼山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内。衙前和衙后分别形成两条街,衙南的称县前街,之北的称县后街,县前街向南通万寿宫(今火雷庙处),是到万寿宫庆祝皇帝诞辰必经之道。后形成横直两段,一段与中山路平行称直街,北接横街,南至万寿亭巷。

     丁字街。北起忠介路口,南至琼台书院门口,中间处向东接连文庄路,成丁字形。而今此街被中山路取代。

       学前街。原在鼓楼前靖南门之东依城墙而行,长度约100米,位于县学宫前得名。

     马鞍街。今高登西街三合井处,相传琼州官衙有大量马匹,集中在今琼山纺织厂一带草地饲养,再牵到城南郊外饮水和洗刷,久而久之,此道发展成为出售马鞍、马蹬等马具商品街,民众称为马鞍街。

     北胜街。从马鞍街北口对面直上,穿过绣衣坊即入北胜街。位于府城之北,是通往海口所城及琼州海峡要道。明时常有倭寇、海盗上岛进城劫掠。官兵多次在此打击来敌,取得胜利,遂称为北胜街。
  
     八巷
     巷,是大街之间互通的小街。府城的巷,宽度多存2米左右,多为居民点。
     蛋巷。府城最短最狭的巷,75米长,1.1米宽。清代形成,在鼓楼街与尚书街之间。巷口小中间大,似蛋形而称蛋巷。
 
     打铁巷。北接文庄路南连靖南街,长185米,宽2米,南低北高,是坡度最大的巷。清时有几家铁器作坊制造家庭用品出售,由此得名。

       仁和巷(坊)。最弯曲的巷,原从靖南街两起向两至琼台书院,后转北接道前街,四道弯,长380米,宽2米,石板路,取“仁爱和气”之意,巷中最特色的有。古井“丹霞井”(东椰井),在石雕的井圈上,密密麻麻磨出了81道绳痕沟,最深的约有8厘米。

     关帝巷。人们最崇拜的巷。南起文庄路,北至抱珥山。明弘治初,海南卫官兵将元时建在琼州军民安抚司之东(今琼山中学境内)的关羽庙迁建于此,关帝庙朝拜者称此巷为关帝巷。

     少史巷。按海南方言读起来最难听的巷:“臭屎巷”。清乾隆五十三年一夏姓大户在此居住,巷名便称夏宅巷。夏家迁离后,又有一户大家搬至,其大陆原籍祖先当过少史巷官职,他们在此定居后仍保持少史巷官遗风,人们故改称此巷为少史巷。

     草芽巷。依西城墙而建的一条巷。清代海南人入翰林的第一人吴碘,其祖父吴福,原是贫苦农民,后来意外在这块荒凉的官地里,挖到大批金银财宝,成了富甲全城的大户。祖父发了财,吴碘做了官,昔日荒地,便有不少人在此定居,逐渐形成热闹街巷。此处原是长满青草之地,人割、马吃后,又长出嫩嫩的草芽,人们便称此巷为草芽巷。

       达士巷。位于小西门内南隅,是石板铺设最完整的一条巷。东起马鞍街西至外巷(今朱云路),是全城最长的巷。明嘉靖年间,居住此地的的郑宅出了一位进士,官至江西督学副使的郑廷鹄。由此小巷遂称“郑宅巷”。此后也有不少读书人和达官显贵、名贤绅士在此定居,于是清初又称达士巷。

     双龙巷。位于鼓楼街之东,两端与靖南街相对。清代前此巷周围有科举考场,是文运昌盛之地,读书人都想在这里发龙运、跳龙门,取此吉祥之名。
 
     七井

     井是纵横交错,组成井字的交通网络,即古时做买卖所称的“市井”。上述八巷十三街构成了府城的七大井块,从东向西排序分别是:

       第一井是南门街、尚书街(纵)和道前街(今文庄路下同)、靖南街(横)组成第一版块。

       第二井是尚书街、打铁巷(纵)和道前街、靖南街(横)形成第二版块。

     打铁巷、仁和巷为纵,道前街、靖南街为横,构成第三井(版)块。版块内原为城隍庙、府城第一公园、琼台书院之地,今以工人文化宫为核心。

     丁字街(今中山路中段下同)、县后街为纵,镇台前街(今忠介路下同)、少史巷为横,拼成第四井(版)。

     第五井是丁字街、县后街(纵)和少史巷、县前街(横)组成的第五版块。

     第六井是县后街、草芽巷(纵)和镇台前街、小雅巷(横)组成的第六版块。

     最后一井是草芽巷、马鞍街为纵,镇台前街、塘圮巷丙段和培龙市场南门(今至高登西街)为横,成第七版块。

      “七井八巷十三街”中,每条街巷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及传说,许多街巷里坊更因居住过那里的人而闻名,吸引了不少游人至今仍纷纷踏足拜访。(摘编黄培平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报道
 
媒体战略合作 Strategic media
电话:0898-66257886 18976061501 020-38013166   传真:020-38013196   电子邮箱:itciya@vip.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和平大道19号蓝天广场四楼 ©2012 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hainan tourism digital museum.
全程运营机构:思洋互动传媒  粤ICP备0608202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0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