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织贝精品龙被
来源: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时间:2009年01月22日
<<上一页12下一页>>
黎族织贝精品龙被 |
龙被从其图案来区分出明代中期以前或以后的作品。早期的图案为人形纹与鬼纹(人的灵魂),人形纹与鬼纹图案实际都是一样的,纹样用色彩的明暗关系来区分。而后来的龙被因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图案逐渐变成汉文化。因此,后期的龙被,织物和部分图案保留黎族文化,所刺绣上的花纹图案都是汉文化。
前期的龙被,以《神树•灵芝图》龙被为代表,其它诸如:《祖宗图》、《森林图》、《百花园图》、《满园春色图》、《长寿果图》、《万象更新图》、《天香图》、《仙花结果图》以及《蛙纹图》、《鱼纹图》等明代前期的龙被作品。这些龙被作品中的图案内容,都是黎族人民对祖宗崇拜的虔诚表现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动植物加以提炼加工而成,蕴含着浓重的质朴、纯净的黎族文化特色。如《神树•灵芝图》龙被,画面中央的神树,是取生长在黎区热带雨林中桫椤树的原型,因为这种树与恐龙同时存在,而现今仍在地球上幸存下来;黎族人民当初未必能在科学意义上认识它的古老,但民间却有不少口头相传的传说,加上心灵手巧的黎族民间艺术家们,又以准确的、黑白分别的线条,将桫椤加以艺术概括,刻成桫椤树——神树纹图案,代代相传;民间的龙被图案作者因此加以吸收、运用,在龙被的中央处,鲜明地突出神树,配以两边的灵芝构图,藉以寄托黎族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希企得到神灵的护佑。蛙纹图案,代表黎族多子多孙的祝福。《祖宗图》图案,是以明、暗两色相间构成人形纹样。这类人形纹样图的龙被,是黎族祖先崇拜的表现。这些作品的内容,没有发现他族文化的影响,是纯粹的黎族文化特征。
后期的龙被则完全不同,明显地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并把汉文化中标志性因素,融铸在龙被图案的形象构成中。最显着的莫过于《福禄寿星图》等一大批明代中期至民国晚期的龙被。这些龙被的图案内容,从根本上改变了前期的纯粹黎族文化的面貌,大量出现福、禄、寿的文字和为帝皇庆贺的龙凤呈祥,也有道教的“八仙”、八卦太极和佛家的莲花宝座等题材,至于吉星高照等汉族吉祥语的命题,显然是汉人地方官的“主题先行”产物。当然,明中期以后也有许多龙被的图案,是面向黎族的日常生活,表现黎族风情,采用轻松、活泼或是祖宗崇拜的肃穆图像的。
龙被的图案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具体表现为黎族的民间艺人,吸收了兄弟民族、特别是汉族的文化,加以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大大地拓展了龙被内容的新的领域。
3.龙被的图案造型艺术 龙被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美学价值非常高,各种图案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出黎族同胞在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喜庆等各个领域的状况,以及与兄弟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黎族人民长期与自然界的一切相安共处,形成一种稳定的、和谐的关系。大自然的动、植物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诸如龙凤形象等,对黎族人民的艺术创造行为产生强烈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龙被创作过程中,将会对动植物的轮廓线条简练地勾勒出来,形成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
龙被的构图严谨、色彩艳丽、层次分明、款式多样,有着十分鲜明的艺术形式上的特征,这种艺术形式是黎锦所共有。只有将龙被的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才能显示出龙被的艺术本质。龙被的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天上、地面、人间诸多事物以及神话传说中诸多形象,都是龙被藉以提炼创作形象并吸收进入图案中的因素。《麒麟子今朝在我家图》、《八卦太极百灵献寿图》等,艺术地再现了人们整体的日常关系和协调性。两幅作品,虽然内容复杂,但有着异乎寻常的和谐感。而在三联幅龙被上,龙纹是基本相同的,但龙的颜色、形象却很讲究了,如金黄色的龙是有爪的,紫色的龙是无爪的,这说明了龙的图案已通过某些象征物明显地意指政治化、等级化和模式化了。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博物馆或图书馆,也视中国黎族龙被为文化瑰宝加以收藏。曾有研究龙被的美国学者开价二十万美元买一套龙被。 |
<<上一页12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报道
|
您可能还会喜欢看 Are you like?
媒体战略合作 Strategic m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