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礁,是西沙群岛中的大环礁,渔民叫它大筐,在西沙群岛的最南面。
露出水面的礁石围成了一个椭圆形,礁石围成的湖水深20米左右,东西有16海里,南北5海里,像是大海当中的一个天然湖泊。华光礁发育较完整,只有南北两门与海相通。南门当西南风,口门大,有两条开阔水道,可供100吨级以上的船舶进出,北门小,只能进几十吨级小船。华光礁为过往的船只,提供了一处天然的避风港。但门的两侧礁头多,不利航行。
华光环礁虽有广大礁盘形成,但仍未有洲、岛发育,只有巨大块状珊瑚礁(如脑纹珊瑚等),能在礁盘上高出水面l米多,表示礁盘位置所在。环绕礁盘的浪花带很明显,退潮时整个礁盘可以出露海面,环礁浅湖水深在50—72米。
在华光礁内外分布着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暗礁带,随着每天的潮涨潮落,这些礁石时而露出,时而隐没,有的礁石距水面只有十几厘米,它们就像一个个潜伏的鱼雷,时时威胁着过往的船只。所以在这一带海底凡有暗礁的地方,都可见散落的沉船遗物。
由于南海水域海水清澈,许多岛礁周围,在船上就可以看到成片散落着的瓷器。许多附近的渔民,在出海打鱼时,也常常会碰到渔网被沉船绊住、刮破的事情,有时一网撒下去,能打捞起很多瓷碗、瓷罐等。有的遗址甚至距水面只有几十厘米。
2007年3月15日-5月8日,我国西沙考古工作队,对华光礁水下Ⅰ号沉船遗址和北礁沉船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和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并获得极大成功,收获了近万件宋代文物出水和宝贵的测绘数据。是中国水下考古有史以来,筹备最好、实施最严谨的一次水下考古发掘实践。
在华光礁沉船遗址发掘工作期间,西沙考古队还分别对华光礁、玉琢礁、北礁等10处新发现沉船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这次考古的成功是一个里程碑,展示了中国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远海沉船全方位发掘,同时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