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鸟类有420多种,占全国36.1%。其中孔雀雉、鹃隼、盘尾树鹃等国内只见于海南岛,原鸡、长尾夜鹰、斑头大翠鸟、银胸丝冠鸟、大盘尾等为热带仅有。还发现历史上没记录过的鸟类14种。
海南鸟类主要分成两块,一是湿地鸟类,二是森林鸟类。其中的湿地鸟类绝大部分为候鸟,而森林鸟类基本上是留鸟。
海南,是国际上候鸟重要的越冬地,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种候鸟飞临寻求冬日温暖的庇护。黑脸琵鹭,国家II级保护动物,这种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的候鸟,一种湿地环境的指示性物种。
海南的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四周是沿海平地、台地,其中湿地星罗棋布,有20多个湿地类型,总面积31.18万公顷,这些湿地为鸟儿提供了贝类、虾类、鱼类、螺类等丰富的食物,每逢秋冬,吸引了大量迁徙的鹤类、鹭类、雁鸭类和鹬类等水禽前来越冬。而海南岛中部多为高山,热带原始雨林集中分布在这一区域,因此这里生活栖息的鸟类大多为留鸟,有不少海南特有种,有些特有亚种在漫长的地理隔离中,进化成特有物种。例如海南画眉,与大陆画眉的亲缘关系越来越远,基因越来越疏离,通过DNA分析,它已经达到种的标准,因而被确定为新的物种。
海南猛禽较少,鸟类多以昆虫、植物果实和水生生物为食。在热带原始雨林,一株大树就可以成为一个小生境。在这个小生境里,植物、细菌、昆虫、鸟儿,相互之间构成一种食物链,环环相扣,谁也离不开谁。
观鸟,又称作赏鸟,典型的观鸟旅游活动,是在绝对不破坏生态环境和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深入 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利用望远镜,鸟类图鉴等设备观察和观赏鸟类的一种娱乐活动。观鸟旅游是一种需要很高文化教育水平的旅游项目,只有爱鸟、识鸟、懂鸟的人才可能成为观鸟旅游者。
鸟是目前存在于自然界中较容易为人类所接近的一类野生动物。鸟的形态丰富多彩,活泼好动,通过参与观鸟活动可以进一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有助于树立参与者正确的环保观念;在观鸟过程中完成的观鸟记录还可以为鸟类学基础研究搜集必要数据;通过参与观鸟活动,可以在不影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为一些经济欠发达的鸟类栖息地提供一定的旅游收入。
观鸟旅游是随着西方国家地理探险和自然发现的热潮,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成为早期英国贵族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今,观鸟旅游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十分受人尊敬的大众化绅士运动,其爱好者遍布全球。英国、丹麦、瑞典、法国、德国等国家每年都有数百万人观鸟。1/3的美国成年人表示在12个月以内至少去观一次鸟。美国全年有400万人次观鸟或进行观鸟旅游,其人数超过狩猎、钓鱼、高尔夫运动,成为仅次于园艺的第二大户外运动。 进入21世纪以后,每年观鸟旅游的国际旅游者都保持在千万人次以上。观鸟旅游已经成为生态旅游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之一。
中国的香港、台湾观鸟活动的发展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有很多爱好者和会员。在中国内地,把观鸟作为一项活动仅有十年的发展历史。但近年来,内地的观鸟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观鸟族”,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观鸟是你一生走入大自然的门票!”这句西方谚语足以说明观鸟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因而全世界每年都有近千万的观鸟者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理想的观鸟目的地。
由于海南与大陆长期相隔,许多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带着强烈的岛屿特征,因而海南鸟类生存环境变化多样,海南鸟类有许多特有种、珍稀濒危种,海南观鸟之旅富于变化。曾有国际观鸟专家诗意地形容:“可以在神秘的原始热带雨林观鸟,可以在一望无际的海边观鸟,可以在红树林湿地观鸟,还可以在平原、在河流、在农田等地方观鸟。既能享受迷人的自然风光,又能感受观鸟带来的乐趣。” 结论是:海南是一个理想的观鸟天堂。
小贴士:
观鸟注意事项:
因为观鸟是在野外进行的活动,首先要注意出行的安全,最好是有组织地结伴而行。应该选择舒适的衣着。鸟类视觉敏锐,容易被惊扰,在着装上要避免颜色鲜亮衣冒,还应该保持安静,不要喧哗。拍摄鸟类应采用自然光,尽量不使用闪光灯,尤其是对雏鸟,以免惊吓伤害它们。观鸟崇尚的是与鸟类接近,前提是尽量不要打扰鸟类,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更要尊重鸟的生存权,不要采集鸟蛋、捕捉野鸟。养成作记录的习惯,对自己的观察有所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