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水的形成是大气降水渗入地壳断层处,与地下热岩浆接触后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渗透,最终转移到地表。
由于温泉因地热而生,又称地热泉,热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严格意义的温泉应有三个涵义:有一定矿物质,达到一定温度,还要冒出地表的泉水。但是现在人们把从钻孔中抽出来的地下热水,也称之为温泉。
海南岛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地热活动十分活跃,所以地热资源相当丰富。据勘察,海南岛陆地已探明的温泉有34处,平均每1000平方公里就有1处温泉,密度之高居全国之首。预测总自流量达6939立方米/日,水温介于 32℃至95℃之间。其中低温热矿泉(32℃- 40℃)有7处,中温热矿泉(40℃-60℃)有14处,中高温热矿泉(60℃-80℃)有11处,高温热矿泉(80℃-100℃)有2处。它们多数属于氟硅型热矿水,还含有诸如溴、碘、锶、氡和硫化氢等微量元素和化合物。
从矿化程度来看,温泉水可分为淡水、微咸水和咸水。海南的温泉水多为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重碳酸钠型水(即淡水);其次是矿化度大于1克/升而小于3克/升的氯化钠型水(即微咸水),如三亚南田温泉就是微咸水(矿化度为2克/升);个别点是矿化度大于3克/升的咸水,如琼海九曲江的热矿水矿化度超过7克/升,是名副其实的咸水,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
海南岛北部存在一个大面积的“琼北热矿水田”。海南岛以王五(儋州)———文教(文昌)地质大断裂为界,在北部的琼北盆地存在“传导型”热矿水,其地热表象不明显,但地底下埋藏着丰富的不可多得的热矿水资源,面积达 2000平方公里,覆盖海口、澄迈和临高等地。在“琼北热矿水田”上,通过钻井可以采到热矿水。
根据地热异常区的形成条件,在传导型地热区的海南岛北部地区(包括海口、澄迈和临高的北部),只要钻入深达500米以上,就有可能找到40℃以上的地热水。海口市有不少温泉酒店,如皇冠温泉酒店、新温泉酒店等,用的正是地下的热矿水。
海南岛温泉第二特征是显对称性分布,即温泉集中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南部和西北部,而且比例相当。
温泉的分布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其次是受地形的影响。由于海南岛为穹隆地形,地质构造主要为北东走向,所以温泉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各占温泉总数的50%。我省现已发现和探明的34处温泉,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带,以及西部沿海和北部内陆,具体地说,海南岛东南部的温泉分布在文昌南部、琼海东部、万宁东部、陵水南部和三亚南部;而西北部的温泉则分布于东方西部、昌江中部、白沙西部、儋州东部和澄迈南部。
而且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温泉地热表象十分明显,如我省现已开发的琼海官塘、琼海九曲江、万宁兴隆、三亚南田、三亚羊栏、保亭七仙岭、儋州兰洋和澄迈西达等8处温泉,均属于“对流型”热矿水,即地表有自流温泉显示,水温达32℃-95℃,8处温泉勘探流量和详查流量总值为44012立方米/日。
海南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它们或依着山,或傍着海,或“长”在河边,或冒在田里,其分布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相映成趣。目前,“传导型”热矿水和“对流型”热矿水资源均是海南旅游生活大舞台的重要角色。
海南有名的温泉例如:
保亭七仙岭温泉,是目前我省温度最高的热矿水,水温高达95℃,而且还是全岛唯一一处从高处自流的温泉,无须人为机抽,人们可直接用保温管引来使用。
万宁兴隆温泉,海南最早开发、最具规模。兴隆温泉水中可溶性二氧化硅和氟的含量较高,可称为“氟硅水”。
琼海官塘温泉,最“臭”,最具人情味。官因其硫化氢含量较高,被俗称为“鸡蛋臭”温泉,实际上它的学名是“硫化氢泉”,硫化氢泉对人的皮肤、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肾功能皆有良好影响。又因其水质中氡的含量较高,所以官塘温泉又是有名的“放射性氡泉”,而氡泉疗法对人体的多种症状皆可适用。
三亚南田温泉号称“神州第一泉”,喷得最高,名气最大。南田温泉。
儋州兰洋温泉,以其泉点多、分布广、流量大、水温高而久负盛名,素有“东有兴隆,西有兰洋”之称。
九曲江温泉,是海南省最咸的温泉,命名为“硅、锶、氟型医疗热矿水”,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
特色温泉池有薰衣草泉、玫瑰花泉、醉泉、咖啡泉、柠檬泉、当归泉、人参泉、百草泉、灵芝泉、薄荷泉、芦荟泉、女贞子泉、石板浴、椰奶泉、鸡蛋泉、高温泉、望海泉、矿砂浴、SPA、温泉鱼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