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东北边,在县城保城镇东北10余公里处,面积约22平方公里,包括温泉区和森林区两部分,是海南省有名的旅游风景区,其魅力在于温泉、奇峰、民族风情和热带田园风光。公园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00- 200米,最高峰海拔1126米。公园北距省会海口市271公里;南距三亚市76公里;西距五指山市39公里;东距陵水黎族自治县54公里。
七仙岭又名七指岭,七指岭七峰似人的掌指竖立,直指苍穹,岭名由此而得。当地人把这七座山峰形象地称为七子峰。前峰高大,海拔1107米,后六峰相依而小。
大概是怕羞的缘故,秀丽的七仙岭常年被云雾缭绕着,远远看过去像是披上了一层薄纱。它和白芭岭、三角岭、九曲岭等几座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岭相连,形成景区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绿色背景。
当晨雾浮盖时,远眺中的七指岭,酷似七位姐妹披着薄纱直立,端庄窈窕;时近中午,云雾消散,此时的七指岭又象七把利剑直指天空,气势十分雄伟,属海南岛的名山之一。
著名的七指岭温泉在七指岭南面山脚下,名闻遐迩。这儿是一片低洼地,峻峭七峰为屏,背枕青山,胶林如海,椰林婆娑,槟榔亭亭,红棉披绸,野花飘香。
漫步在七仙岭森林温泉景区,不经意间,会看到在不远处的椰林间升起的一股白烟。初见时以为是分布在景区内的黎族村寨正在做饭的炊烟,待走近一看,才发现一个静谧的温泉湖正悄悄地躺在绿树之中。
湖面被湖中的水升腾起的白烟笼罩着,这是一个由两个自喷温泉头形成的温泉湖。椰林间升起的白烟,就是这里高达90摄氏度以上的温泉水蒸腾形成的。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温泉湖上总是云雾蒸腾,给人以云蒸霞蔚的感觉。像这样的自喷温泉头,在七仙岭景区共有7处。整个温泉区约有一平方公里宽,分布着大小泉眼40多口,日出水量4200吨,水温大多数在70摄氏度左右,有些高达100度。
温泉区内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有两处,一个在温泉区的北侧,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巨大的温泉池,面积约有3亩,水深齐腰,湖面热气袅袅,水温适中,宜人沐浴。此泉池之水是由两股热泉和一股冷泉汇合而来,池畔有两株姿态奇异的老树,一似河马游于水中,一似仙鹤翘头伫立。池面热气蒸腾,宛如纱帐轻轻笼罩,极为奇特。与绝大部分的温泉水不同,已经来到湖边,还是闻不到从温泉水中慢慢蒸发出来的那股熟悉的硫磺味。因为这里的温泉不含硫磺,而属于硅酸重碳酸钠型。
在温泉区的另一方,是被当地人称为鸳鸯溪的“什那溪”,有一热一冷的两股泉水汩汩而流,在什那溪中游汇合在一起,使得这段溪水的温度长年保持在30摄氏度左右,正宜人们沐浴游泳。若在溪的汇合处叉腿而立,可以感觉到一腿凉,一腿热,颇有意思。据当地人们说,常在此处洗澡可去湿祛风,止痛止痒,治皮肤病,舒筋活络。
目前像七仙岭这样“温泉+热带雨林”的旅游资源组合模式,在全球的温泉旅游市场上还是唯一的,而且,七仙岭的温泉和热带雨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组合,这里的泉水和森林分别都有较好的旅游价值。
与城市模式的温泉旅游不同,到七仙岭旅游处处可以体会到这里的野趣,无论是雨林、田野,还是村庄和温泉。热带雨林是原始的,充满野趣的,温泉也搬到大自然中,可以享受在名山脚下,在田园之中泡温泉的野趣。
野溪温泉与周围的椰树、田野融合为一体。台湾《中国时报》曾两次报道过七仙岭温泉:“颇有野溪温泉之曲。”台湾人认为,最上品的温泉是野溪温泉,人们在城市中被围困得太久,需要不时回到原汁原味的大自然中去释放自己。
阳明山温泉是台湾最著名的温泉景区,景区内热气腾腾的温泉水与周围的山林共同组成独特的景色,温泉水散发出的硫磺味也同时充斥在山林间。但与七仙岭相比,阳明山的山林缺少了热带雨林的原始和神秘。同样,世界著名的日本厢根温泉、泰国普吉岛温泉等,都不像七仙岭温泉,幸运地和这样一大片原始热带雨林相伴。
中国旅游经济专家杨乃济教授说,七仙岭的价值,就是它神奇而独特的“温泉+热带雨林”组合,和充满野趣和野味的自然风貌,这正是七仙岭的USP(独特的销售卖点),是人们之所以愿意长途跋涉到这里休闲度假的理由。
杨乃济认为七仙岭规划的理想状态是:天人合一,大文大野,大土大洋,大俗大雅。如果不野,就不能天人合一。七仙岭之所以不同,就是可以在一个完全自然的,充满野趣的优美环境里尽情享受泡温泉的乐趣,让心灵彻底放松,回到生命中最初的地方。
美丽的七指岭还流传着一个动人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对黎族夫妇,他俩非常勤劳,天天起早贪黑。刀耕火种,开荒种地,饲养家禽家畜,生活过得很好,可不足的是,夫妻年近半百膝下还没有男女。一天夜里,妻子梦见两盏闪亮的灯降落在身旁,醒来时浑身暖洋洋的,不知凶吉。不久,妻子怀孕了,夫妇俩很高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妻子一胎便生下两个儿子,老两口儿得不得了。他俩为两个儿子起名兴一、兴二,含双兴之意。两个儿子长得很快,十几岁便壮实得像铁塔,力大无比,种地、打猎、捕鱼是好手,射箭本领更是无人可比,老两口乐得整日合不拢嘴。
这一家黎胞生活过得美满愉快,可却有一事使两老人常皱眉头。他们家西北边的风门岭,每当刮起大风,风门岭就向他们家吹来一股狂风,往往把茅屋掀顶,得经常修补茅屋。有天老两口同兴一、兴二商量治风灾,他们决定在风口处筑起比风门岭高大的岭,挡住大风,兴一、兴二各筑一半。说干就干,兴一筑东边,兴二西边,各自使出浑身本领日夜加班。兴一吹哨扬鞭,把河海山沟的大小石头赶到风口东边垒石岭;兴二喝着千万巨兽推土背泥,在风口西边筑土岭,不久,两座又厚又结实的大岭造成了,从风门岭过来的大风被挡住了。方圆几十里黎胞再不受狂风侵扰了。
一天,老人家问两儿子谁造的挡风岭坚固,兴一、兴二各说自己造的坚固,相持不下。老人便叫两人各用钢箭射对方筑的大岭。兴一先射西边的土岭,他搭箭拉弓,瞄准土岭腰间,砰的发出一箭,只听轰隆一声,土岭中腰断了,上半截飞出几十里,剩下的下半截成了砧状。兴二向东岭连发六箭,本以为东岭会崩塌,谁知每一箭只穿出东岭一道裂缝,六箭便出现六道裂缝,使原来峻峭如壁的东岭显出七座石峰。老人笑着说:“还是石头造的坚固”。西岭似砧板,而又坚硬如铁,便命名为“铁砧岭”;东岭有七峰,状似掌指,便命名为“七指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