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绎全新中国式概念,迟福林:就叫国际旅游岛 |
来源:南国都市报 发布时间:2009-05-18 11:18 责任编辑: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
|
新闻提要 2001年,迟福林和他的团队造了一个新名词——国际旅游岛。 这位外表儒雅,脸上带着谦和笑容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在亲历了海南发展历程中的困惑之后,想带领他的团队为海南做点什么。他说,海南曾经错过了很多大开放的机遇。 8年前那个看起来很新锐且颇具争议的概念,在人们的印记中似乎正在日益明晰起来,迟福林说,8年后的今天,“欣慰了,高兴了,压力也更大了”。如何将这个全新的中国式概念科学地演绎出来,作为一个多年来致力于海南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智囊”之一,这是他必须也是正在思考的问题。 “国际旅游岛”出炉小插曲 “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以产业开放带动海南的全面开放,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子来,”迟福林描述他提出国际旅游岛概念的初衷,因为在他看来,海南一路走过来积累下的最大经验就是,“开放的程度就是发展的程度”,他希望国际旅游岛建设,推动海南实现成为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提出这个概念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思路形成准备要向海南省决策层提出框架性建议的时候,迟福林和他的团队给这个美好的一揽子设想取了两个名字:一是“海南旅游经济特区”,二是“国际旅游岛”,到底要哪个名字好呢?一时还真是难以取舍。 思来想去。“嗯,就叫国际旅游岛吧,特点鲜明,叫着也顺口”。 三步走实现美好梦想 在迟福林的设想里,这个概念,应从中央对海南发展的要求和海南自身发展趋势,以“三步走”的方式,使之成为每个人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景致。 首先以旅游产业的全面开放,拉动旅游产业的升级和快速发展,对外来投资企业和投资产业在政策上全面放开;其次是在旅游产业全面开放的同时和基础上,促进相关服务业的开放。以旅游产业的开放带动服务业的开放,从而走出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相关服务业发展之路。如免税业、航空、电讯、金融及文化娱乐业等相关服务业开放;第三是在旅游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开放的基础上,实行海南的全面开放。 “海南可以借鉴香港模式,放开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迟福林说。 这样的步伐设计,适应了中央希望海南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战略意图。从技术设计上,就是使海南岛成为一个旅游发展的特区,争取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 超大工程,人人都要来参与 “全民都应当参与到这项大工程中来”,迟福林告诉南国都市报记者,和大力发展工业相比,旅游其实更能给老百姓带来直接的实惠。旅游业的发展首先惠及的是当地人。举个简单的例子,一颗椰子,在当地的农贸市场最多卖一块钱,有了游客,价钱就会高很多;人们来度假休闲,自然需要服务人员,虽然这些只是一般性的工作岗位,但毕竟促进了当地人的就业。 “国际旅游岛建设也应该有雅有俗”,迟福林说,就从游客来了住哪里的角度来看,既要发展大家闺秀型的高端酒店,也要发展小家碧玉的家庭旅馆,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的需求。无论是海南当地老百姓的房子,还是“候鸟”一族平时空置的房子,都是可以建成家庭旅馆的。 国际旅游岛是一个社会系统大工程,人人可以分享,也要人人来努力和参与。 迟福林脑中那些词 8年来,迟福林很多时候都在干着和国际旅游岛有关的事。 刚刚从北京回到海南的迟福林,这些天又一头扎进关于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的讨论和建议中。下一步怎么推?他的脑海中,又开始迸出几个这样的名词:旅游产业高度开放地区、相关服务业先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地区…… “在亚洲区域经济循环中,海南要找到自己的路子”迟福林把眼光放得更远。 他认为,未来几年,是我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时期,投资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双方贸易自由化安排的重要领域。在这个大背景下,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为此,应当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争取把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纳入到我国区域合作的整体布局,纳入到国家开放大战略的总体布局。在5-10年内,通过建设国际旅游岛,使海南成为高度开放的地区,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加强经贸合作的重要枢纽。 “8年来,我一直满怀热情在做这件事,现在更有信心了。”言谈之间,这些关于未来的名词让他的语气略显激动,就像他看到这个全新的中国式概念,正在人们眼前逐步明晰起来。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其他报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