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景点口碑  |  美食品评  |  娱乐休闲  |  动态资讯    
颠覆国际旅游岛空间布局的导火线——国际旅游岛学习札记之二
来源:作者:一笑了之  发布时间:2009-05-19 11:41  责任编辑: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为制定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由海南省旅游局启动,南海网推动的“开门纳谏”活动,助长了人们对海南旅游空间布局生态系统的关注热情。
          
       生态哲学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仅其内部各子系统处于彼此联系之中,其自身也处于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联系之中,这种联系就是不断地进行能量、物资和信息的动态交流。当生态系统所受的外界干扰超过自身调节的能力时,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失调,使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失衡”。
          
       当人们试图运用“国际旅游岛”的概念(尽管目前此概念的解读还见仁见智)来重新打量海南旅游空间布局生态系统时,不禁发现,这个多年来集毁与誉、希望与失望于一体的岛屿型生态系统,竟然遭受若干影响因子的冲击,正导致或将要导致生态失衡。
          
       而在这些影响因子中,将颠覆海南旅游空间布局既有生态系统的导火线,则要属正在大张旗鼓兴建的东环铁路了。
          
       据媒体报道,预计2010年第3季度通车的东环铁路定位为:以旅游客流和沿线各个城市、主要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为主的城际快速列车,具有高密度、公交化的特点。每隔7—8分钟开一趟车,时速高达200公里,预留有250公里/小时的提速空间。海口直达三亚仅需90分钟。
          
       东环铁路通车后带来的乘数效果和产生的诱发效应,将极大推动海南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其中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将催生海南岛的“90分钟生活圈”现象。
          
       “90分钟生活圈”,可以被理解为“以海口、三亚为南北两极,90分钟车程为直径的范围内的一个统一、紧密的岛屿型生活圈、工作圈、经济圈及旅游圈”。
          
       显然,伴随着东环铁路的开通,“90分钟生活圈”将会扩大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快全岛城乡一体化进程,带动沿线二次产业和三次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改变海南居民的时空和生活。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而言,时间会“缩短”人们对空间的感觉,东环铁路会极大地削减岛内出行的时间成本,全岛各地区的物理距离将缩短,不同空间的县市将会组合进同一“时间序列”之中,全岛居民的生活同城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以时间换空间”将会成为可供海南居民(或游人)选择的新的生活准则。全岛各地区的差异、要素价格的不同,将会给人们提供迁移的理由。人们会开始尝试在自己的第一居住地之外扩大第二空间,异地置业、双休日旅游、商务居住等新的生活方式将有可能会开始流行。
          
       例如,“钟摆式迁徙”的工作、生活方式可能会在全岛尤其是在海口、三亚南北两极变得普遍,一批“早出晚归”族将可能会诞生。
          
       随着“同城效应”之下的全岛交流的日趋频繁而紧密,各地区内经济社会文化因素会逐渐趋同,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
          
       “90分钟生活圈” 还会扩大各县市居民的购房半径,刺激非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90分钟生活圈”对海南岛的战略意义在于:它能成就协调、互补、共赢、多赢的经济形态;对海南经济将凸显商机提速、产业优势互补、市场一体化、正“外部性”辐射等效应作用。
      
       显然,能惹出这么大动静来的“90分钟生活圈”,其具有颠覆海南旅游既有空间布局状态的能量也就不足为奇了。
          
       《圣经•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云:“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则用“马太效应”这个术语来命名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换言之,即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
           
       东环铁路,或者说“90分钟生活圈”,则完全有可能强化海南旅游空间布局的马太效应。
           
       众所周知,分布在旅游线路上旅游地的资源要素、产品要素、可进入性(包括区位条件)和市场需求状况将直接决定旅游地在整个线路上的地位及旅游产品组合,并决定这些旅游产品在游客行程中的日程安排,同时还决定着游客在整个线路中停留时间的分配和消费行为的变化。
          
       一般说来,在一条旅游线路上,旅游资源级别最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最强、市场需求最大的旅游地往往会成为终极目的地,而其它旅游地则会成为过境之地。 
          
       旅游地空间结构的演化是目的地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变化的空间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旅游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强或减弱,等级提高或降低,结构有序度增大或减小。相应地,目的地系统的空间范围也会出现扩张与收缩的不同表现性征。
          
       “90分钟生活圈” 在促使海南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过程中,有可能强化两种现象:
          
       1、“单核”凝聚现象
          
       长期以来,传统的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指导思想与“环岛五天四晚游线路”的主打观光旅游模式,导致了海南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以三亚为终极目的地的“单核”凝聚式结构特征。
          
       在近期关于国际旅游岛的讨论中,“开辟包括豪华邮轮、游船旅游、海岛旅游和多种海上休闲运动的海洋旅游,以现代版南海丝路打造在国际上知名度大、美誉度高的南海旅游品牌”的思路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如果仅从规划方案的角度而言,这样的思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如果从操作的角度着眼,相伴而生的有一种后果也是必须充分估量其社会心理承受力的:即上述美好的设想,很可能会籍由“90分钟生活圈”的推波助澜,强化出新的马太效应,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强化三亚市的“极核”作用,因而旅游产业要素、旅游营销重点、游客自主选择等都很可能纷纷向三亚市集聚,从而在加速三亚市的极化效应的同时,客观上相应地弱化了其他县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2、“形象屏蔽”现象
          
       所谓“形象屏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风景区),其中旅游资源级别最高、特色最突出的一个旅游地(风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景区)的形象形成屏蔽效应。
          
       旅游地“形象屏蔽”是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引起的,旅游地之间的空间竞争决定了旅游地之间存在形象竞争。在某一区域内、某一旅游线路上分布着若干的风景区、旅游区,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将这一线路上的所有风景区、旅游区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地的资源级别、资源特质会影响甚至左右游客的消费行为。而其它景区、景点因处于终极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屏蔽”之下,则只有无奈地遭受游客忽视之命了。
          
       试举证之:
          
       其一,旅游资源屏蔽。
          
       同类旅游资源的空间竞争使得相对处于劣势地位的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变低。
          
       例如,三亚市拥有的阳光、沙滩、大海等与海南其他滨海县市的旅游资源具有同质性,因此三亚市在空间上对其他滨海县市形成了替代性竞争态势,致使其他滨海县市的相类似的旅游产品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灯下黑”的发展困境之中。 
          
       又如,海南各县市都同居一个小岛上,相同或相似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也无不表现出旅游地之间的空间竞合关系,最典型的要属不同区域众多所谓黎苗文化旅游景点的恶性竞争,其结局不是皆大欢喜而是无一幸免于难。
          
       “90分钟生活圈”无疑将使三亚这种旅游资源级别最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最强的旅游目的地再度沾上马太效应之光,在全岛范围的空间竞合中无往而不胜。记得前不久有位网友,在《海口找到“北”了吗》的帖子中讥评了海口“阳光海口、娱乐之都、品位之城”的旅游角色定位问题,实际上就涉及到了本文所讨论的“形象屏蔽”现象。
          
       其二,区位屏蔽。
          
       同类资源的旅游地由于空间位置关系及其与客源地之间关系的不同,导致旅游区位较好的旅游地对某些特定旅游区形成空间竞争态势。
          
       例如,海口市与三亚市的关系就会表现出一种距离性的屏蔽现象。旅游者处于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的考虑,可能会更愿意选择三亚市,而“90分钟生活圈”则无疑加重了这种选择的砝码,所以海口市的旅游角色定位若不改弦更张,恐怕会继续沦为过境通道的悲惨命运。就像省旅游局副局长陈耀先生曾预计的那样:“大量游客从海口美兰机场出来后,可能直接走东环铁路下三亚,如果不能成为一个大旅游集散地,海口旅游边缘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上述的分析并不说明“90分钟生活圈”将使海南旅游束手无策,恰恰相反,东环铁路,“90分钟生活圈”,颠覆的只是海南旅游空间布局的既有思路。既然号称“颠覆”,也就意味着必须另辟蹊径,换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方式,来反思、探讨海南旅游,或者叫做海南国际旅游岛空间布局的生态系统问题。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的海南旅游的空间布局变革,是关系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宏观决策的重大问题,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关键与核心,也是全岛旅游资源开发、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与系统安排、旅游线路组织调整的依据。
          
       专家们指出,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在区域旅游网络中,旅游地的发展与其周边区域存在着密切的空间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或同一区域的不同旅游地之间的空间竞争与空间合作。空间竞争与空间合作是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合作的前提以地理上的接近性、交通上的便利性、旅游资源上的共性为基础,形成区域共赢的发展局面;竞争则会产生替代效应,往往会形成上游产品对下游产品的制约,或者下游产品对上游产品的反作用。
          
       各区域、各县市旅游地之间加强联系、进行竞争性合作,是海南旅游发展到转型升级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因此,海南国际旅游岛空间布局的逻辑基点是:“90分钟岛屿型休闲度假旅游圈”。即无论是从规划、建设、营销、发展而言,“90分钟岛屿型休闲度假旅游圈”应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海南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曾坚定地指出:“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中国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这段经典名言被旅游专家解读为蕴含更多的是一种寓意:以旅游城市构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已成为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自法国学者戈特曼1957年提出“大都市连绵带”概念以来,大都市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戈特曼认为,“大都市连绵带”形成有其基本条件。一是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二是区域内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了自己的都市区,而且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地区有密切的社会联系;三是有便利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各城市间没有间隔,联系紧密;四是必须有相当大的人口总规模;五是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从世界各国发展规律来看,一小时经济圈或生活圈形成的大都市群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市经济的较量体现在“经济节奏的较量”上,节奏的快慢将更加体现经济活力、竞争实力和运行效率。面对挑战,是在狭窄空间里面恪守静态、封闭的传统模式,还是借助现代手段“用时间消灭空间”,寻求流通创新,加快经济节奏,两者的后果将有天壤之别。 
          
       大都市当然与海南无缘,但是既然“大都市连绵带”理论影响了国际城市化趋势,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特区,顺应中国城市化的大潮,借鉴“大都市连绵带”的理论指导,籍由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探索具有大特区特色的全岛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化进程,则无疑应是国际旅游岛战略规划的应有之责。而“90分钟生活圈”则是这种探索思考的基本范畴。
          
       客观形成的“90分钟岛屿型休闲度假旅游圈”旅游要素空间布局的第一大任务就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考虑海南旅游要素的空间布局与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整合,促使目前的“单核”旅游空间格局向“多核”的网络化空间格局转变。
          
       而能成为“多核”要素之一的一批潜力旅游目的地正在逐渐崭露头角,典型的如博鳌亚洲论坛、文昌航天城、西沙群岛等。问题在于,如何按照国际旅游岛的新形势、新格局下的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要求,去精心打造、培育。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大纲)》所设想的“大区小镇”,倒有可能成为“多核”网络化空间格局的推手。
          
       “90分钟岛屿型休闲度假旅游圈” 旅游要素空间布局的第二大任务就是,区域旅游的协作发展。
           
       生态哲学告诉我们,“共生”是宇宙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共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理念。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使得海南全岛每一个旅游地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而是各种共存与共生的关系。
           
       东环铁路开通以后,将产生“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全岛各区域的交通联系更为便捷,另一方面,旅途的便捷与时间成本的降低,也会促使一些游客选择从某一地点当日往返,从而使沿途部分县市带来旅游经济效益的损失。
           
       因此,如果仍然保持现有的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的单一的旅游发展格局,部分游客由于当日往返,在沿途一些旅游地的逗留时间将会大大缩短。为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必须实施全岛旅游产品联动开发,整体营销的战略。
           
       只不过,这里要涉及到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关系统筹协调以及有点棘手的利益再分配问题。好在有些兄弟省市已开始在作这方面的尝试,其经验教训倒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区域旅游协作理念要求整合全岛区域内部各种旅游资源,处理好区域内部各县市、各景区景点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产生自组织整体效应。这种具有自组织系统效应的区域协作关系的形成,必将促使海南旅游传统的“单核”空间结构向“多核”的网络化的空间格局转变。
换言之,“90分钟岛屿型休闲度假旅游圈”前提下的各区域、各县市旅游地的和谐共生、优势互补,才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90分钟岛屿型休闲度假旅游圈”旅游要素空间布局的第三大任务就是,围绕东环铁路的辐射与影响来考虑旅游要素整合的形式与手段。
          
       众所周知,交通是影响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交通格局的变化必将引发海南旅游要素整合的形式与手段的变革。
          
       首先,旅游线路组织形式将更为多样化。
          
       随着“90分钟岛屿型休闲度假旅游圈”观念的深入人心,旅游线路组织必将会更为多样化,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将会出现。
          
       例如,前不久媒体报道,不跟团、不去景点、不住酒店,跟随自己内心的感受选择休闲的地点和方式,这种自己找住处、随意旅游的“无景点游”已成为三亚的一种时尚。“无景点游”对传统的旅游产品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新的旅游方式又催生出新的商机。一些旅行社已开始思考通过发掘不同的旅游元素,设计出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部分旅行社还针对游客需求,开发出多条不收门票的乡村游线路。
          
       其次,东环铁路开通以后,既然距离已不是问题,那么旅游游憩方式主题化必将成为 “90分钟岛屿型休闲度假旅游圈”各旅游产品吸引力大小的关键性要素。或者说,旅游主题化才是“90分钟岛屿型休闲度假旅游圈”突破以往海南旅游空间布局迷途的幸运之神。
          
       因此,全岛各地必须尽快以旅游主题化为依托,通过新建或改造,形成一批具有特色主题化面貌的旅游产品或旅游目的地,促使海南的旅游空间格局由目前的“单核”凝聚模式向国际旅游岛“多核”“链条式多节点目的地” 网络模式发展。
      
       国内旅游界,一直比较忽略对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方法论的探讨,因而笔者不揣冒昧,借着近期国际旅游岛讨论的热火劲,也来趟趟这一爿清或混水,希冀能荡起些许涟漪,至于是否会贻笑方家,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其他报道
 
娱乐休闲:与恐龙同行,少儿绘画大赛
景点口碑:采风行动
娱乐休闲:黎族盛大节日:三月三
娱乐休闲:爱情圣地蜜月岛
购物指南:历史文化活化石黎族服饰
景点口碑:呀诺达
景点口碑:神奇美丽的南海海底世界
景点口碑:国家历史文化名片:海口骑楼
美食品评:时尚美食:海南风味野菜
购物指南:华夏第一早春茶
 
新华时评:让亚洲的声音更响亮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综述
海南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上跨出新步伐
博鳌亚洲论坛举行开幕大会
旅行的意义不是“去过了”
留成:尽快实现海南澳门两地直航
西部7大媒体宣传国际旅游岛建设
低碳经济给低端国家突破限制的机会
新兴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领头羊”
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今日起在海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