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亚6月17日电(记者王红卫)海南日报记者今天从三亚市有关部门获悉,打柴舞的传承人黄家近日前被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2009年度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他也是三亚地区获得此殊荣的唯一一人。 打柴舞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南省三亚市),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打柴舞有些类似傣族的竹竿舞,舞者跳入木棍中,来回跳跃、蹲伏,模仿人类活动和各种动物的动作及声音。 黄家近10岁就开始跟长辈黄亚县学跳打柴舞,后成为打柴舞的编导和组织者。黄家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八种舞步:平步、磨刀步、搓绳步、青蛙步、追鹿步、筛米步、猴子步、乌鸦步等。他跳舞时,有胆量,身手脚步灵敏,变化多样,舞姿优美,并与击木音乐默契配合。 1975年以来,黄家近经常组织传授村民跳打柴舞,他所在的村全村有60%以上的村民会跳这种舞。由此,黄家近被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他还是目前三亚市正在申报的另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钱铃双刀舞的传承人之一。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整个海南黎族打柴舞的传承人只剩下3人, 如果这一古俗在郎典村终止,黎族民间打柴舞的原生态形式即宣告消亡。 对于被国家确认的黎族民间打柴舞唯一传承人的黄家近,三亚市政府帮助他建立传习所,向年轻人传授这一濒临消亡的文化遗产,让这一文化古俗得以保护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