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旅游,人们自然会想到三亚。但近年在澄迈兴起的休闲旅游,使这个“海口的后花园”,人气突然旺了起来。2008年来澄迈休闲旅游的过夜人数,就达39.5万人次,总收入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而“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称号,更使澄迈休闲游的品位上了台阶。
澄迈休闲旅游的异军突起和后发之势,得益于打好了“三张牌”。
咖啡之香
在澄迈的历史及人文景观中,且不说宋代的澄江广德桥及美亭的美郎双塔,不说九乐宫温泉、济公山石像,也不说盈滨半岛的永庆寺和月亮湾高尔夫球会,单是近年来兴起的以咖啡为主的风情消费,就让那些喜欢休闲旅游的城市人,喜欢得不得了。
在西线高速50公里路口处,侯臣、福山和天福等3家咖啡店,多年来一直是许多司机朋友的最爱。不论是大卡车还是小轿车,开车走到这里,停下来小憩一会儿,饮上一杯咖啡,提提神舒舒心,已成为许多司机的习惯。如今,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从海口等城市来的家庭,以及从广东来的自驾游客,把这里的生意推升得红红火火。仅侯臣咖啡一家,最多时一天客人达3000人。
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味道纯美的咖啡,还可以参观咖啡园,可以在田园风光中陶醉,在水边垂钓,更可以在客房中住上一晚。
“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谈生意在这里,不谈生意也来这里聊天、休闲。”桥头镇的林先生说,他是这里最忠实的常客之一,如没有特别的事,几乎每天都要来。
另一位从北京来海南定居的刘阿姨,每有朋友来海南,都要带他们来品咖啡。她还根据“咖啡迷”儿子的感受,给咖啡馆提了不少有益的建议。
而红光农场105岁的仕光母,每当感冒,什么药都不吃,喝一杯咖啡就好了,连当地的医生也连连称奇。仕光母偏爱不加糖的咖啡,被当地人称为“咖啡老寿星”。
目前,侯臣咖啡已开发出咖啡酒,准备建设咖啡文化广场,澄迈县还准备把福山打造成咖啡休闲小镇。除了咖啡,萬嘉果等一批现代农庄,让人在体验乡土风情的同时感受田园诗意。
澄迈已有意识地把乡村游同吃农家饭、学习劳动技术和体验乡风民俗相结合,把农庄游同学习种植技术、采果实、品水果相结合,把海滨游同休闲度假、游泳、帆船、沙滩排球等项目相结合,把休闲旅游同购物、品尝风味小吃相结合,开发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民俗村、古村落、古街道、文明生态村、观光采摘园、红色旅游地、农业庄园等休闲旅游新产品。
长寿之乡
每天一大早,澄迈县黄竹村86岁的许阿大,就张罗着喊这个,叫那个,一会儿拿录音机,一会儿准备茶馆的桌椅板凳。看到村里20多个老人有的打牌有的听琼剧,他自己才放心地去喝茶。许阿大忙碌得如此有热情,还因为村里有一个特殊规定,让所有老人都可以在茶馆免费喝茶。
“老人们并不是年轻人的负担,而是村里的宝贝。”该村支部书记这样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在黄竹村,整个澄迈县对老人的关爱,也形成风气。目前澄迈全县有老年人福利服务机构30个,床位660个,约占全县老年总人口的10%。。今后3年还计划投入1000多万元,力争每个镇和农场都有一所敬老院。
据统计,澄迈全县51.7万人口中,百岁以上老人共有125人。金江镇就有36位百岁老人,瑞溪镇也有20位。全县年纪最长的,是永发镇卜岸村的李爱珠老人,今年已是109岁高龄,她还记得自己是1900年6月16日出生。
金江镇北排山村的李华新和李引南老人,一个102岁,一个101岁,是全县唯一一对双双健在的百岁老夫妻,他们相互照顾,安度晚年。
2008年,澄迈成立专门机构,向中国老年学会申报“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经中科院地理所和中国养生协会专家组考核鉴定,不久前,澄迈正式成为全国第十个“中国长寿之乡”。
自然天成的纯净空气和优良水质,和谐宁静的生活氛围,科学简朴的养生之道,使澄迈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
品牌之响
据介绍,澄迈的土质以红壤和沙土壤为主,富含硒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产出的富硒农作物,也有益于人体的健康长寿,并有一定的防癌、抗癌和美容功效。
有一位福建客商听说此事,马上看到其中的商机,准备投资生产富硒大米。目前,澄迈县也已开始准备申报“富硒县”的称号,要为农产品打上另一个“金字招牌”。
与“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长寿之乡”等称号一样,澄迈人的品牌意识表现得既超前、又实用。
“县委县政府是用管理工业的理念来管理旅游和其他产业,在用品牌战略来经营县域经济,而且已显现出发展后劲。”澄迈县旅游局长周臣业,对此感受颇深。
作为海南西部旅游第一站的澄迈县,将自己定位为海口的后花园,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旅游规划。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进一步确立了建设休闲旅游县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决策相呼应。目前,以旅游地产、休闲旅游、商贸、文化、娱乐、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已出现良好发展势头,拉长了全县第三产业的短腿,不仅改变了经济结构,还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另外,在许多地方政府策划的节日都走入“虎头蛇尾”怪圈的时候,澄迈每年按时举行的龙水节,却一届比一届规模大、档次高,主要原因就是直根于民间文化,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如今的澄迈龙水节,已吸引全省许多市县的参与,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我们在澄迈既有的特点和优势中进行挖掘,再在挖掘的基础上进行包装和宣传,使优势进一步放大,最终形成独特的品牌,使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从中受益。”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对此颇为得意。
记者: 孙乐明 特约记者 卢 胜 宋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