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南咖啡产业步履维艰,已经被划地为牢? |
来源:海南经济报 发布时间:2009-06-01 10:51 责任编辑: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
|
 |
力神咖啡曾声名远扬 海南经济报记者李雪冬摄 |
|
海南拥有国内独一无二的农产品资源,如咖啡、槟榔、椰子等,但总是扮演为人作嫁衣的尴尬角色。作为国内几乎唯一的槟榔产区,槟榔加工业却被湖南拿走,海南沦为廉价的原料供应地。1987年就拥有中国第一台速溶咖啡生产线的海口力神咖啡厂,辉煌的时候曾经年创产值1亿元。可是,这些年来,拥有咖啡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加工优势的海南,在某些方面却落后于云南,使具有前途的阳光产业渐渐式微。业内人士呼吁,海南各级政府要对这一产业,从原料种植,到产品加工等方面给予“扶上马再送一程”。 历史:力神咖啡年产值曾过亿 “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产自北纬15度至北回归线之间。最佳的咖啡产地不是哥伦比亚、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而是中国的海南北部和云南南部。”这是业界很有名的观点,那里的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且带一点果味。 省农业厅南亚办的同志告诉海南经济报记者,海南解放前后,海南岛全省各地都在种植咖啡。海南东海岸的文昌、琼海、万宁等地,喝咖啡跟喝茶一样普遍、价格也差不多。鼎盛时期,兴隆咖啡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农场到处可见咖啡园。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海口引进外资和技术,建立了力神咖啡加工厂,当时属国内首家、独家的“力神”速溶咖啡一炮打响,在全国都有市场。到1994年,力神咖啡的年产值超过1亿元,罐装咖啡饮料占领了全国60%的市场。“当时走到外面说自己是力神人很自豪。”力神咖啡的老员工符女士对海南经济报记者说。 现状:咖啡产业已被划地为牢 “不是我们不想去做大的市场,而是怕维护不了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的纯洁度。现在很多小企业,做生意不考虑回头客,降低标准。力神咖啡含量一般在13%以上,而一些小企业含量则在8%——10%之间。”海口力神咖啡厂营销总监药少华如是说。 “从品牌角度看,海南起码有不下10个咖啡品牌,在海南各个大小超市都可以看到这些品牌,产品品质绝对不输过‘雀巢’和‘麦氏’。”药少华称,这些年,在海南“小有名气”的福山镇侯臣咖啡文化村,一改过去福山镇咖啡馆惯有的农家小院、作坊经营风格,依托高速公路加油站的地理优势,构建充满时尚气息的咖啡驿站。但经营者只是把咖啡作为当地的一个品牌来做,当做观光农业和地方特产。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咖啡商说,目前,海南的咖啡已面临生产源枯竭的窘境,市场上很多打着“正宗海南咖啡”旗号的产品其实多是用越南过来的原料加工的。由于咖啡豆价格不断下跌,使得咖啡种植面积已从万亩缩减为千亩。目前,咖啡豆收购价每吨4万元左右,是越南咖啡豆的2倍多。这对海南咖啡在市场上的竞争相当不利。 省农业厅南亚办云调研员接受海南经济报记者采访时说:据2007年统计,全省新增咖啡种植面积86亩,当年到达(指新种、未结果)的咖啡种植面积仅3100亩,其中澄迈800亩、万宁400亩、文昌800亩、海口600亩、农垦200亩,总产量460吨。从种植面积到产量,都制约了海南咖啡做大做强的目标。 云调研员说,前些年,兴隆咖啡好不容易树立了自己的品牌,结果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假冒伪劣产品,影响品牌纯洁度,销售量急剧下降,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咖啡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兴隆,曾经是一个盛产咖啡的小镇,而如今的咖啡种植面积已不足500亩,这真让人着急。 尴尬:海南咖啡产业步履维艰 海南拥有十分独特的咖啡生产和消费环境。不论是咖啡产业中的哪一个经营类别,包括咖啡豆、咖啡馆、烘焙咖啡、速溶咖啡、液体咖啡、旅游咖啡等,海南都有。从产地说,兴隆咖啡、福山咖啡都是赫赫有名的;在产品上说,力神速溶咖啡曾经独领风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海南品牌在咖啡产品市场上没能做大。 本世纪初,海口市政府将濒临破产的力神公司交给省内某知名企业,希望借助该企业力量使力神起死回生,挽救这个曾经辉煌的地方品牌。 “大股东变更后,采取了系列措施,包括开辟种植基地,营销渠道建设,品牌推广等工作,使力神咖啡的经营有了一定的改善。”力神企业股份公司董事长戚德介绍说,特别是连续三届赞助横渡琼州海峡大赛以及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的广告,让力神人看到了希望。但力神的发展仍然受到几大因素制约。 首先原料供应不足。海南作为最适合咖啡种植的省份,可目前生产的咖啡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加工需求。一条咖啡生产线年可加工咖啡1000吨左右,但随着近几年销量的增长,他们只好从云南进部分咖啡豆进行再加工。 其次生产线老化,产能不足,技术升级改造资金缺口较大。力神为海南省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直是海南省工业利税50强企业之一,曾在全国食品饮料500强中排名287位,由于企业长期没有进行扩能改造,并对主要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其生产规模和产品品质停留在二十多年前的水平,现有产品很难进入高端市场。 而低投入、低成本的小企业“泛滥”也制约了海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比如1995年之后,海南成长起一批以旅游市场为主要目标的小的咖啡加工企业,他们以低投入、低成本的运做方式迅速“泛滥”,保守估计在40家左右。这些企业,由于采用购买原料粉,进行简单的调配和包装,根本保证不了产品质量,也制约了海南咖啡企业做大做强。国内的云南、国外的越南、印度的咖啡豆不断地进入海南市场。据估计,每年外来的咖啡豆在1500吨左右。 同时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也是造成海南咖啡如今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做为咖啡种植适宜地之一,这些年来,云南政府积极鼓励农民种植咖啡,使咖啡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雀巢”咖啡推出“云南小粒咖啡豆”产品,花了10年时间在云南偏僻山区建立咖啡种植场,教会当地农民种植咖啡脱离贫困等等,与此相反的是,海南咖啡种植面积在不断萎缩。 出路:咖啡产业战略定位须慎重 “中国唯一的咖啡行业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产生于云南,在咖啡种植上已经领先一步的云南政府又把眼光放到了咖啡加工业,并出台了积极的扶持政策,力神的一个代加工客户的某咖啡豆贸易商,从巴西买了一条二手生产线,当地政府就给予了三千万元的扶持资金。同时,当地政府也来人来函与海口力神咖啡厂接触,承诺如果力神咖啡厂能抽出部分资金和技术到云南办厂,他们将给予最优惠的政策扶持。”力神公司负责人接受海南经济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力神咖啡如果把厂搬到云南去,对企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帮助。但作为本省咖啡加工业的龙头,力神的战略定位必须慎重! 那么,如何才能让海南咖啡走出海南成为全国品牌? 专家认为,作为一个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打造从种植、加工到营销的完整咖啡产业链,地方政府应起主导作用。 福山咖啡的市场营销专家认为,海南咖啡产业要发展,咖啡产业的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抗风险能力,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海南咖啡产业,产业和资源的整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其中更需要一批实力强的领军企业。海南应该将一些几个小型咖啡企业合并成大公司进行扩张,或是邀请外部投资公司来助力。希望中国也能成长一个象“雀巢”这样的咖啡公司产自海南。 上岛咖啡董事长江先生说:海南具有种植咖啡的地理和资源优越,但由于海南咖啡种植量太小,他们每年都要从巴西进口咖啡,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他呼吁海南政府部门,应该尽快扶持这一阳光产业的发展。 期望:政府再送“海南咖啡”一程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全国食品加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越来越高,出现了康师傅、娃哈哈等一批全国性的大品牌。对地方性食品加工企业来说,关键是要独辟蹊径。而如果以小规模投资跟风大企业的市场行为,没有品牌优势就只能依靠低价格拼市场,则难有大作为。 咖啡是农产品,需要政策倾斜扶持,在政策“温室”里就会茁壮成长。作为经济特区,海南岛在灵活运用国家产业政策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当年一个“地产地销”税收优惠政策,就催生出了医药产业群。据了解,海南的胡椒产业就是因为受到足够重视后,才从众多热带经济作物中脱颖而出的。因此,对咖啡这样的农产品加工业,就应该采取财政、税收等多种经济手段,把农产品加工企业“扶上马再送一程”。 “其实,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模式,通过深加工的品牌营销,实现产业链价值最大化。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通过纵向延伸咖啡产业链,建成种产销一体化发展、多元化的现代咖啡生产体系,是海南实现咖啡产业链价值最大化的途径之一。”在这方面,刚刚接待了丹麦基伊埃尼鲁公司(世界最大的速溶咖啡生产线供应商)人员,商洽当前最先进的冻干咖啡加工设备的海口力神咖啡厂有关负责人说,他们信心十足,加上政府的扶持,一定能使力神这个海南省著名商标,全国知名品牌,也是我国目前唯一能与国外咖啡品牌竞争的民族品牌发扬光大。 “咖啡是朝阳产业,市场巨大,我们的销售每年都在增长,我相信具有‘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的独特品质,在世界咖啡品牌中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又先后在国内外获得50多项大奖的力神咖啡一定香飘永远!”力神企业股份公司董事长戚德自信地说。 |
|
|
作者:李兴民 李银(实习) |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其他报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