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结束西沙海下文物搜寻 新发现7处沉船遗址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06-02 08:33 责任编辑: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
|
记者一日从海南省文体厅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获悉,由中共西沙工委、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联合组织实施的西沙群岛水下文物普查已于五月三十日结束,历时二十天的海下搜寻,新发现五处水下遗物分布点、七处水下沉船遗址。 水下文物普查是中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00九年度西沙水下考古队队长、海南省文体厅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亦平介绍,此次西沙水下文物普查,有来自北京、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十五名中国水下考古队员,五月十日从三亚乘坐渔政三0八船前往西沙群岛,历时二十天,依次对西沙永兴岛、石岛、东岛、浪花礁、玉琢礁、晋卿岛、七连屿等水域进行调查,采用磁力仪、GPS定位仪、标尺,进行了潜水探摸、陆地信息采集、空中航测遥感等高科技的立体方式搜寻,时间跨度从南宋直至近代,涵盖瓷器、铁器、铜器等门类,共采集到五百七十五件文物标本,其中有三件完整的瓷器。 王亦平说,西沙海域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通行要道,中国销往世界各地的传统瓷器,有碟、罐、盆,还有瓶、壶、碗等,都是通过此“咽喉”连接世界贸易体系,传播中华文明;因各种原因,古往今来,有许多船只在这里永久长眠。从一九九七年以来,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对西沙水下文物的调查和保护,就是再现这条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西沙水下文物遗存现状不容乐观,水下文物的保护刻不容缓。”王亦平告诉中新社记者,高盐度的海水对文物产生巨大的腐蚀作用,泥沙、海洋生物常常附着文物表面,严重破坏瓷器的釉质、腐蚀金属器皿;另外,西沙水下文物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重视,水下文物非法市场交易活跃,导致水下文物盗掘现象严重,水下文物分布范围广阔,远离陆地,遗存的特殊性,保护难度大。“海南省政府已批准建立八处水下文物保护点,但是还远远不够。” 据了解,近十年来,中国已投入近二千万元人民币挖掘和保护南中国海水下文物。 |
|
|
作者:付美斌 |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其他报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