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世纪大桥气势恢宏。记者 张杰 摄
建设中的海口西海岸长流起步区,将建成适宜办公及人居的城市空间。“不管是新区建设还是老区改造,我们都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主导了海口新一轮的城市定位,那就是建设热带海岛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城市,建设最精最美的省会城市。
城市理念在宜居价值中嬗变
海口的骑楼老城区,曾经是十分适宜生活、商业活动的地方。一个多世纪以来,老城区仍然有原汁原味的海口生活方式,是许多老海口人眷恋的地方。
而在城市快速的发展中,不按规划、不考虑人的活动以及需求,带来的城市弊病也让海口有了痛处:国贸路网不通,容积率高、绿地不足;滨江临海的城市居民,却难以与水亲近……
1994年,海口市舍弃80亿元的出让地块收入,将1300多亩的滨海绝版地块建成万绿园,大大延伸了椰城市民的生活空间,把城市、环境、人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此后的海口,在提升城市宜居价值中渐渐嬗变。“城市中做减法”是海口建设宜居城市的另一思路。
2002年,处置积压房地产时,海口市政府将一些项目从原产权人手中“回购”过来,将其改建为绿地或改为公共娱乐项目,建起了海口东湖街心休闲广场、华海路街心广场、西海岸轮滑场等,实施“减法”提升了城市的档次,给市民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按宜居尺度做精做美城市
2006年开始,海口对凤翔路、蓝天路、海府路等18条街道临街的房子进行立面改造,同一条街上的建筑立面统一风格,采取坡屋顶,南洋风格,以往被忽视的街道立面、建筑物色彩等重新被重视了起来,城市的建筑风格开始寻求独特,讲究精巧及品质,突出温馨宜居特色。
城市的道路也不再一味求大求宽,而是更加注重路网的密集度与温馨度,以适合人们居住,同时还能提供更多商业网点及就业机会。在西海岸长秀片区的建设中,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海口的有关专家就多次修改设计方案,确定在区内建设纵横交错的长秀片区路网。如今,这里已崛起紫园等多个高档房地产项目。
每逢有外地客人来,居住国贸的杨女士都要去东湖边看那80米的音乐喷泉,在那里散步休息。
为精心打造优美环境,海口不断加大投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在这些年先后实施了西海岸、美舍河、“一园两湖”(人民公园、东西湖)、白沙门公园等50多个改造项目,注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融,增添了许多新亮点和新旅游景点。
继玉沙村之后,海甸溪北岸旧城改造、长堤路旧城改造、新埠岛改造等项目也已相继启动。
生态环境成宜居第一要素
5月25日举行的海口市委十一届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决定推进城乡绿化、羊山地区生态优化、海岸带建设与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城市活水系建设等八大生态环保工程,提升环境的承载力。
在《印象·海南岛》演出中,名导张艺谋也将在海边晒太阳、感受清新空气,把一切工作和烦恼忘掉当做演出的主题之一。“在海口可以享受时间,感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热带城市的特有魅力、城市特质。”负责开发海甸岛的优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晓春认为。
显而易见,如今从执政者、企业家到普通市民,都已认识到了海口发展所依赖的最好优势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
2007年1月,海口市提出“中强、西拓、东优、南控”城区发展思路,其中的南控即“控制城市向南发展”,以保护海口南部的火山口地质公园、玉龙泉森林公园、永庄水库、龙塘取水点等“绿肺”和“水仓”为目的。在生态目标下,海口再一次为建宜居城市做出了理性抉择。
海口还重点投资污染减排工程做到生产总值增长而污染排放量不增反减。
海口市国土环境资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情况下,2008年,海口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南渡江花塘段永庄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在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中,海口的环境质量名列前茅。2008年海口市入围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50强,被评为环境最佳城市。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2月25日正式批复海口市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查。2008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和2004-2008年度全省环境目标责任期末考核海口连续名列全省第一名。(记者谢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