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建设生态省十年打造成全国最大生态特区 |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09-06-07 08:43 责任编辑: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
今年是海南实施生态省建设10周年。第38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记者驱车城乡,放眼宝岛,处处绿色,满目生机,一个中国最大的生态特区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 1999年2月,海南建设生态省正式启动,率先在全国拉开了生态省建设的序幕。十年来,全省上下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文明生态村创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海南生态省建设这一长期历史任务有了良好的开端和发展。在10年生态省建设历程中,海南省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妥善处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始终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着力抓苗头好节能减排、通耕还林、生态保护、环境污染防治、文明生态村创建和循环经济建设等重要工作,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三大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和环境大效应共同增长的三赢模式路子。着力打造“环境特色、产业特色和体制特色”,确定“生态立省”;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以资源与环境容量高效利用为前提,以生态优化为主导,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时步;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省之路。 10年生态省建设为全国各地生态建设作出示范,积累了经验。实践证明,海南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争当“排头兵”,勇做“试验田”,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绿色”贡献。2000年,海南省掀起了声势浩大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明生态村创建,这一大设创举真正实现了“文明”内涵和“生态”内涵融为一体。创建文明生态村促进了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使农村发生历史性巨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到2008年底,海南已建成文明生态村9174个,占自然村总数的39.3%。海南文明生态村创建是一条走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成为全国“绿色”典范。 弹指一挥间,十年耕耘,十的成果和经验。海南叫响了全国第一个生态省品牌,实现海南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快速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绿色发展之路,海南正从经济大特区到生态大特区的历史跨越,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谱写生态海南新篇章。 海南将坚持“三不”原则发展新兴工业,也就是坚持以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为前提,集中布局在海南岛的西部干旱地区,不搞工业遍地开发。按照海南重建规划,海南东部、中部和南部占70%以上的地区不准发展任何可能污染环境的工业项目。同时,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环境治理能力强的大型工业企业和项目。 为了搞好环境保护,10年来,海南结合省情,大胆摸索、实践,建立健全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重点海域的保护与管理。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中部生态经济区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防治工业污染,控制生活污染,削减农业污染,及时处置医疗与危险废物。加强物种和种质资源保护,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保证生态安全。与此同时,海南注重发展生态经济。在招商引资、产业规划、项目审批、产业促进等各个环节,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意识,坚决摒弃粗放型增长方式,以尽可以能减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谋求经济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实施生态省建设中,海南还特别注重建设生态文化,引导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尊重和爱护自然。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集镇、文明生态社区和文明生态城市建设,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居环境。 为提高全岛生态保障能力,海南省近年来大力开展绿化宝岛植树造林活动,全面恢复和建设沿海防护林带,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自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被称为海南生态省建设重中之重的沿海防护基干林带建设,15.34万亩建设任务,目前已经完成96933亩,占总计划60%以上。一条蔚为壮观的“绿色长城”正悄然合拢,把美丽的海南岛“包围”起来,保护起来。 |
|
|
作者:罗昌爱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其他报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