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的乡村旅游才刚刚起步,但其市场潜力不容质疑,未来的产业发展究竟如何走,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把脉认为,必须走“梯度开发、错位竞争”的路径。
近年来,三亚市旅游业发展迅速,度假酒店和海滨度假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渐形成了亚龙湾、大东海和海坡三大度假群落。相比之下三亚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功能开发相对滞后,规模小、景点少。2007年,全市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休闲观光农业景点仅14个,包括位于亚龙湾附近的海南人家农家菜、老马驿站户外俱乐部、新农村农家乐以及一些国营农场开展的采摘项目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调研后提出,三亚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应该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建立细分的、多元的和个性化的产品体系,譬如省外城市老年人群体就开发生态疗养度假型产品,期望回归田园生活,体验农耕文明的都市游客群体就开发农事体验型产品。这种细分后的开发应该是梯度进行,互为补充的,要构建面向不同消费层次、具有不同消费内容的产品,逐步完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既相互补充、又错位竞争的产品经营格局。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引导农民和企业不搞形式单一、雷同的旅游产品,创办专项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观光、特色休闲、特色商品和特色娱乐等,形成差异化的良性竞争局面。
专家们认为,目前三亚六镇都分布有类型各异、特色明显的乡村旅游资源,初步也得到一些开发,但特色产品品牌还要大力扶持。有些乡镇将乡村旅游景点的建设融入到生态文明村和小城镇建设中,着手规划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譬如现在已名声在外的“槟榔河5A级乡村旅游区”;而有些乡镇则在挖掘历史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着手,譬如天涯镇的黎族风情乡村休闲区。在这些基础上,专家们建议一些沿海村镇可发展“蓝色乡村游”、生态环境优越的村镇可以发展“绿色乡村游”,而经济相对落后、文化底蕴深厚又有独特性的村镇,可依托邻近区域,深入挖掘当地民俗、民风,走一条古朴的“文化乡村游”之路。
记者: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