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2日将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天文奇观,但在我国除了地处全食带的长江流域以外,包括海南在内的大部分地区都只能观测到日偏食,这是记者今天下午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的。
据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此前的预测,7月22日将发生日全食现象。这次日全食持续时间长、涉及区域广,从日食初亏(日偏食开始)到复原(日偏食结束)长达2个小时,其中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可达6分钟左右。全食带覆盖印度中部、缅甸以及我国长江流域等广大地区,偏食带则覆盖我国全境。
今天下午,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成灼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7月22日当天,西藏南部、云南极北部、四川中部、重庆大部、湖北南部、河南极南部、江西极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上海都可以看到全食,但包括海南在内的其余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
其中,根据紫金山天文台的预测,海南可以观测到初亏(日偏食开始)的时间大概是当天上午8时11分。到了9时18分左右可观测到食甚,此时太阳被遮住的面积最大,被遮挡的直径范围约有66%。复原(日偏食结束)则将出现在10时34分左右。也就是说,在海南可观测到这次日偏食的时限大约为2小时20分。
据天文学家介绍,在日全食发生时,天空亮度会骤然下降一百万倍,大气温度明显下降,会给人们对环境温度的感知带来明显影响。那么,届时海南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成灼告诉记者,因为海南不在这次全食带的覆盖范围之内,所以在正常天气条件下,海南应该不会出现上述很明显的天空亮度和气温变化,预计不会对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造成影响。
在实际中能否顺利观测到日偏食,跟当时的天气也有较大关系。
据省气象台今天下午5时发布的天气预报,7月22日白天,琼岛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多云有小阵雨;北部多云,局部有小阵雨;西部多云。
记者:卓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