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印象·海南岛》被称为是由张艺谋领衔的“铁三角团队”打造“中国第一个以大海为实景,以大海为主题的演出”,但诸多光环并没有给它带来持续的辉煌,其在问世后只经历了短暂的绚丽就陷入了长时间的落寞。
现在看来,就经济账而言,这场总投资近两亿元的大型实景演出距离它收回成本的那天可能是遥遥无期。
初衷:冀望改变海南旅游南重北轻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海南省和海口市之所以不惜重金邀请张艺谋“铁三角团队”打造《印象·海南岛》,是希望籍此改变海南旅游南重北轻的窘状。
早在2005年,海口旅游边缘化的危机就已凸显。当年,海口美兰机场进港旅客量减少了23.6万人,但三亚凤凰机场却同比增加了55万人。2007年上半年,三亚共接待过夜游客279.58万人次,同比增长21.94%,旅游总收入达43.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56%。海口共接待过夜游客281.25万人次,同比增长8.94%;实现旅游总收入25.54亿元,同比增长12.12%。
从数据上看,二者接待量十分相近,但旅游收入为何却如此悬殊?据两地旅游局的调查,海口游客人均逗留天数为1.31天,而三亚人均逗留天数为1.71天。随着2010年海南岛东环铁路的建成,海口至三亚的车程将缩短为90分钟,大量游客可能从美兰机场直接沿东环铁路下三亚。有关专家提醒,如果海口不能成为一个大旅游集散地,海口旅游边缘化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前海南省旅游局局长张琦认为,这是因为海口旅游缺乏持续的宣传促销,海口旅游沉寂多年,需要一个世界级的导演、一台世界水准的演艺来激活。他认为,文化产业集聚的高附加值,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群的发展,提高海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填补海口乃至全省文化旅游产品的空白,从而改写海南旅游“南重北轻”的窘境,形成南北带动、东西并举、山海互补的新格局。他期望《印象·海南岛》能带动一个产业群,其附加值能够改变当今海南旅游“南重北轻”的窘境。
海旅集团董事长郑钢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海口旅游有三个致命的硬伤——缺乏城市旅游化改造、旅游产品不丰富、欠缺大型的旅游节庆活动及演艺。他希望《印象·海南岛》对岛外游客产生吸引力、延长他们在海口的停留时间,而不是像此前一样仅仅把海口作为一个“驿站”,这就会产生许多附加经济值的增加。他同时还认为,大型实景歌舞剧的推出是将海口旅游业及文化产业推向高潮的起步,而且还可以提升海口整体的城市形象。
定调:不单纯是一场演出 为了推动海口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海口游客逗留时间,有效拉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增效,2006年,海南省和海口市决定在海口打造一台高水准、高品质的大型实景演出,在和以张艺谋为主的“铁三角团队”进行接触后,当年6月和8月,张艺谋及其工作班子两次来海口进行考察后,认为海口具有举办大型实景演出的条件。海口市政府遂于2006年10月正式邀请张艺谋导演团队对“印象·大海”实景演出进行创意和策划,同时授权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海口为保证项目的进展顺利,还先期投入1000万元做为前期的操作费用。
2006年11月,海旅集团董事长郑钢赴北京与北京印象中心的主要成员就有关海口大型实景演艺项目的具体合作方式、合作内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会谈。2006年12月,海旅集团与北京印象创意文化艺术中心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印象·海南岛”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据介绍,海口市委、市政府对《印象·海南岛》项目的运作十分重视。时任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王为璐,副省长陈成,海口市市长陈辞都会见了创作组成员,并且介绍海口的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等情况,并表示政府已将这一项目做为海口进行旅游化改造,创建海口娱乐之都、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将给予大力支持。海口市委市政府认为,这不仅仅是单一的一台节目,对提升海口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丰富旅游产品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他说,这样的事情政府不投入、不主导是不行的,因此决定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操作的方式来推动这一项目。
2007年8月,张艺谋及其创作团队来到海口,与海南省和海口市的主要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实地考察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场址,了解场地设计情况,并与海口市政府、海南省旅游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海南省高层领导在会见张艺谋一行时表示:这不单纯是一台演出,它的出现将改变海南现有的旅游格局,海南将举全省之力支持张艺谋的大型实景演出。
设想:克隆“印象”奇迹 据《桂林日报》报道,2007年《印象·刘三姐》观众突破100万人次,创下了该演出观众最高年纪录。该演出自2003年10月上演至今,已演出1500多场,观众接近270万人次。这场由广西本土艺术家策划,由世界最美丽的山水、广西最经典的音乐元素与中国最知名的导演张艺谋多强联合及六七十位海内外艺术家鼎力打造的世界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本身就被认为是文艺演出史上的奇迹。世界旅游组织官员评价说:“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乘飞机来看这场演出都是值得的。”该演出2003年10月面市,当年就有近2万观众观看,2004年迅速飙升到273场,之后观众逐年大幅递增,去年演出已达到470多场。
《印象·刘三姐》的热演反过来又带动了阳朔乃至桂林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阳朔旅游、餐饮、宾馆、运输和地产业的发展。文化与旅游形成良性互动,该演出也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而《印象·丽江》雪山篇自2006年5月1日演出以来,至今已演出200余场,接待近101万观众。统计数据显示,游客在丽江的滞留时间由1.65天提升为2天以上,提高了旅游相关产业的收入,同样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那么,《印象·海南岛》能否克隆这一奇迹?
据海南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介绍,早在项目刚刚进入筹备阶段时,他们就在海口市各大景点对游客及市民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请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填写来海口旅游的目的、对海口的印象、海口市的旅游环境、城市特色以及喜欢的演出类型等五个项目的内容进行直观的综合评价。调查分析发现,游客对海南的最深印象是大海、阳光、沙滩。在游客期望看到的表演类型问题上,选择“多种类型于一体的实景演出”的游客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45%。这意味着,《印象·海南岛》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张艺谋创作团的成功操作经验以及其在国际上的超凡影响力,其后期的项目营销将有很大的运作空间,由政府主导,企业操作的《印象·海南岛》应该能够收回投资并创造不错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尴尬:短暂绚丽之后遇冷 2009年4月12日,在筹备了两年多时间之后,《印象·海南岛》终于绚丽亮相,海南各大媒体基本上是一片叫好声。而“铁三角”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在面对媒体时亦表示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分别给自己打了100分。 但短暂的绚丽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长时间的落寞。 6月,有媒体报道称,《印象·海南岛》正式演出两个月来,接连遇到海南旅游传统淡季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上座率不佳。海南印象公司公司称正全力拓展岛内外市场努力求生。参照张艺谋其它“印象”的演出经验,估计要撑顶一年,随后上座情况会有改善。 《印象·丽江》缘何遇冷,业内人士称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还有其定位和票价问题。 早在今年3月就有媒体质疑,与《印象·丽江》平均190元相比,《印象·海南岛》的最低票价(即普通席票价)是每张238元,这让不少当地市民的热情受到打击。甚至有市民指出,《印象·海南岛》门票价格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最低价200元还多出几十元,在海南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价格明显过高。一名公交车司机形象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家四口一起去看的话,一共需要1152元,这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工资,而且还不算来回的路费。此外,一张票238元,整个演出是70分钟,如果平摊下来就是每分钟3.40元,3.40元他可以在街头吃一顿早餐。也就是说,他一分钟就要看掉一顿早餐。 而在《印象·海南岛》试演之后,有观众更是公开质疑238元一张的票是否物有所值:“一场光与影的盛宴,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看过之后,宛若繁华落尽,什么都没有留下。”许多观众认为,除了留下了热闹的感觉外,这场演出没有留下多少让人联想、让人回味的东西。 但这样的批评声音并没有为“铁三角”所接受,3月16日,“铁三角”之一的王潮歌对媒体表示:“我们的节目是做给游客看的,不是为(海南)当地百姓打造的。如果节目没有让他们感到过瘾,在这里我要说对不起了……” “一场演出,如果一味迎合游客、连本地观众的口味都不考虑的话,它会有多强的生命力呢?”一业内人士说,如果王潮歌的看法就是“铁三角”导演组的看法,未免显得有点极端了,按照这一出发点打造的《印象·海南岛》遭到冷遇也在情理之中。
质疑:高投入就有高产出? 据媒体报道,为《印象·海南岛》而专门建造的印象剧场———这个外形酷似海胆的剧场创意来源于美丽的海洋生物海胆外壳,它是在原来基本废弃的水世界的旧址上重新建设的,海旅集团和设计者对它进行了创造性的设计,其外表面为铝板,能适应高温高湿气候,抵抗海边盐雾的腐蚀;内表面为张力膜结构,能适应舞台灯光、音响的技术要求。据称“海胆”仅钢结构就耗费了510吨钢材,此外舞台灯光音响的设计标准均为国内顶尖水平,仅面积754平方米大型升降水舞台的造价超过千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这一剧场对技术和资金要求之高。 公开的数据称,运用了诸多高科技的《印象·海南岛》,总投资在1亿8千万左右。 按照海旅集团的预估,海口气候宜人,《印象·海南岛》全年演出天数可达70%,远远超过其他“印象”系列的可演出天数,即便按70%的上座率,可容纳1600人的印象剧场仅门票收入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有业内人士按照这一设想算了一笔账:《印象.海南岛》的票价分为普通席、嘉宾席及贵宾席3种,普通席为每张238元,嘉宾席288元,而设有软沙发以及包厢的贵宾席票价为每张688元。根据平均门票价格260元、每天接待1100名观众推算,每天的门票收入约在29万元左右。这样一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印象·海南岛》就可收回投资。 然而,市场的回报真有预想的那么好吗? 据知情人透露,进入5月份以来,《印象·海南岛》的观众即直线下降,每天约为200人左右,就算这些观众全部购买了全价票,每天的票房收入也只有约5万元,而除开印象剧场每天的巨大开支不算,仅剧组300名演职人员的工资就需要3-5万元! 由此可见,《印象·海南岛》若想收回近两亿元的巨额投资,可能还需要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路要走。而更为尴尬的是,就海南旅游业上半年的表现而言,《印象·海南岛》也未能够为改变海南旅游南热北冷的局面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印象·海南岛》何去何从?人们在等待。 |
|
|
|
作者:宁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