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 县市巡游馆 - 乐东
黄流花灯
来源: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时间:2009年01月21日

黄流花灯

黄流花灯
       黄流花灯”是元宵灯的一种。早年的黄流花灯,由于没有史料记载,究竟是从哪个年代开始形成的,民间说法不一。比较一致的答案是:黄流花灯始于清朝咸丰年间,起源于元宵闹花灯节,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黄流花灯开始时是人们为庆贺家中添了男孩而扎起小灯笼,并悬挂起来作为家中添丁的吉祥物。不管哪家兄弟多与少,凡是元宵灯会前一年内谁家出生一个男孩,都会制作一盏灯笼;生两个就制作两盏,依此类推。灯游结束后把灯笼挂在家中,直至破旧为止。当时,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中一般都有好些个叔伯及兄弟,如是某一户人家新年里挂出6个、8个甚至10来个小灯笼,也是不足为怪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花灯的制作水平日渐提高,并且逐渐形成相互攀比技艺之风。人们也不满足于单门独户地悬挂灯笼,于是便出现了先是以家族、后来是以村坊为单位的元宵灯笼、灯车(早年是牛车运载)环村游。
   
       过去灯游时,人们用轿子抬着自己崇拜的“驱鬼神保平安”的木质关公雕像,牛灯车和手持灯笼的队伍风风火火,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夹道欢呼的人流蜂拥而至,喜庆的场面蔚为壮观。当时流传的一个说法:“今岁村里(生)男多少,元宵春游灯笼知”,就很形象地反映了“黄流花灯”当初的景况。灯车与灯游,也成为黄流花灯区别于其它地方元宵灯的两大特色,并逐渐发展成为元宵灯节中极富地方特色的独特文化现象和民俗风情。   

       由于历史上的黄流花灯带有“重男轻女”、“游灯不出村”等封建迷信色彩,在解放后曾因“破四旧”而中止了近30年。直到1980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重视下,着重对传统的花灯设计及制作进行大胆革新,重新组织了一批熟谙花灯制作的老灯人,集中进行了以“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为宗旨,以花灯与灯车的设计制作和内外装饰为主要“攻关”内容的“艺术创作”,使得黄流花灯元宵游这一民俗活动得以全面“复苏”,并且每隔两三年举办一次“灯展灯游”活动,一直延续到今。早期的黄流花灯,一般都是以油灯饰和灯笼为主。油灯饰就是将玻璃瓶割去上头一半,制作成能挡风的“风灯”,然后倒入一些海棠油或花生油点燃透亮便可。而牛车灯却是先将若干盏玻璃“风灯”予以设计造型,并固定在木板上,再配饰以各种颜色的纸花,用牛车拉载进行灯游。  
 
       早年的黄流花灯,题材比较单一。除了最初的展示“今岁村里(生)男多少”、祈求“丁财两旺”之外,后来也逐渐融入了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吉庆祥和、平平安安等内容。 
  
       在黄流花灯史上鼎鼎有名的是20世纪40年代的一盏“龙灯”:当时由黄西村老艺人陈月花等陈氏几兄弟联合制作的这盏“龙灯”,长达30余米,是用竹子、红丝布和100盏风灯扎成的,特别是固定在龙鳞片上的一盏盏发亮的风灯,在龙全身披着的红丝布的衬托下,熠熠闪烁,煞是好看,在当年的元宵灯游时,倾倒了所有观众。这盏有名的“龙灯”,是当年的陈氏兄弟为庆祝抗战胜利,赶走了日本鬼子,展示我们是龙的传人而特别制作的,它体现出博大的爱国胸怀,是黄流花灯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并且大型精巧的花灯制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报道
 
媒体战略合作 Strategic media
电话:0898-66257886 18976061501 020-38013166   传真:020-38013196   电子邮箱:itciya@vip.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和平大道19号蓝天广场四楼 ©2012 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hainan tourism digital museum.
全程运营机构:思洋互动传媒  粤ICP备0608202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0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