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流元宵民间艺术节
来源: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时间:2009年01月21日
黄流元宵民间艺术节 |
黄流元宵民间艺术节起源元宵灯游,始于清朝咸丰年间。解放前,黄流无论谁家一年内添丁,必制作一盏灯笼,加入“游灯”队伍。十五、十六两天晚饭后,“灯主”们便提着灯笼到“公头”家集中,在各坊“车灯”的带领下沿着春游路线游行。谁想知道这年村内生了多少男孩,只需数一下灯笼就清楚。灯游时,长号鸣鸣,锣鼓铮咚,观者勇街满巷,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解放后,黄流“游灯”活动大为改观,巧匠们用电灯代替油灯,用汽车、拖拉机代替牛车,用一排排的灯泡,一支支灯管,巧妙地装饰成瑰丽无比的图案,把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黄流元宵民间灯游,不仅造型逼真,而且注入时代内容,突出的花灯车作品有《乐土生辉》、《去台同胞喜归怀》、《腾飞》、《归港》、《蓝循之光》、《天上星星挂人间》等。1983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曾亲临黄流拍摄“游灯”活动,1992年海南电视台播放黄流闹元宵实况,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黄流镇于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黄流人民也把元宵民间游灯活动发展成为“黄流元宵民间艺术节”,自1995年起开始举办,每年一届。节日一般从春节之后几天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佳节。人们对对联、比书画、赛山歌、演琼剧、放天灯、游花灯,各种节目应有尽有。镇上的文人墨客、民间艺人、能工巧匠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展艺。其时,笑声荡在歌中,儒雅现于灯影,目光与灯光相交辉映,人与人之间距离拉近了,近到只能容下一字的距离,这个字就是“情”字:乡情、亲情与喜悦之情。 |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报道
|
媒体战略合作 Strategic m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