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 县市巡游馆 - 东方
黎族渡水腰舟(东方)
来源: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时间:2009年01月21日

黎族渡水腰舟

       黎族渡水腰舟,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28;项目名称 :黎族渡水腰舟;项目类别:民俗;申报地区或单位:白沙黎族自治县文化馆;编号:Ⅹ-8 。

       渡水腰舟,又称渡水葫芦,葫芦舟。

       远古先民为取得食物,或是对某一处隔水相望的地方产生向往的时候,想必更能促使他们选择浮性较好的自然物体,例如跨着浮木渡河,但是浮木携带起来不方便,葫芦的使用便广泛流传。

       渡水腰舟是黎族先民迁入海南岛、在海南岛赖以生存的用具之一,至今还在黎族地区保留和使用着。这一古老的渡水工具的存在,印证了人类文明的痕迹,是水上交通研究的“活化石”。 

       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海南就有人类活动。黎族是海南岛的居民,其中有不少人是从大陆迁去的,但是海南岛与大陆有着琼州海峡相隔,四周皆为海水包围。大概在黎族祖先迁入该岛时,就有了征服海洋的能力和船只。定居海南后,又经常与海水、江河打交道,所以必须有足够的水上交通工具。人们又是怎么渡过大海的?这就自然让人们想到竹筏、独木舟,还有更原始的水上交通工具,它就是渡水腰舟。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宋兆麟分析,人类在水上使用的交通工具,最早并不是船,而是漂浮工具,因为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尚不会制作独木舟、竹筏,而是利用一些浮力很大物体为水上工具,葫芦就是最早为人类所应用的漂浮工具。

       黎族渡水腰舟对船只的发明有重要影响。因为腰舟是人类战胜洪水最古老、最简单的浮具,由浮具又发展为筏具,最后演化为船只。渡水腰舟在黎族地区的发展演变,为研究部分民族的人文历史、地理气候、起源分布迁徙交流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佐证。

       黎族渡水腰舟游渡时有两种操作方法:一种是用一只手臂挟住葫芦,另一只手和双脚划水,类似侧泳姿态;另一种是把葫芦置于头前,双手抓住葫芦上的竹篾或藤网套,双腿上下交替击水。由此看出葫芦舟上的竹、藤网套,不仅是起保护作用,利于放置,还便于操作时掌控。

       黎族的葫芦腰舟,不单是过河的浮具,也是一种简单的运载工具。因为黎族的葫芦舟上部皆开口,口径10至13厘米,外套以皮盖。皮盖制作很特殊,即在葫芦舟做好以后,取一块泡软的水牛皮,将葫芦口包紧,用绳扎住。待水牛皮干后取下,割掉毛边,就是一个倒扣的皮盖了。过江时,游者把怕湿的衣服、干粮等物装在葫芦内,然后加盖,即使遇到风吹浪打,葫芦内的衣物也不会受潮。抵达彼岸后,又从葫芦里取出衣物,穿上,又背着葫芦赶路了。

       我国是葫芦的起源地,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已出土了葫芦皮、葫芦子,属于人工栽培性质,这表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中华民族的先人已经种植和应用葫芦了,其中应该包括利用葫芦的浮力作为渡水的工具。

       从文献上看,葫芦在先秦时期首先是重要的水上工具。《诗•匏有苦叶》云:“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歇冠子•学问篇》:“歇冠子曰‘中河失船,一壶千斤,贵贱无常’”。陆佃注曰:“壶,瓠也。佩之可济涉,南人谓之腰舟。”壶、瓠,均为葫芦,渡水时佩带在腰上,可以增加浮力,帮助人在水中游渡,故南方人称其为‘腰舟’”。

       清《琼州黎民图•涉水图》,诗曰:“黎母山头骤飞淙,瓠瓜作楫逐湍泷,情形性习宜泅渡,王政无庸议岁杠”。注文解释:“黎(地)中溪水最多,每遇大流急势难涉,黎人往来山际,辄用绝大壶芦带于身间,至于溪流涨处,则双手抱之浮水而过,虽善洇者不能如其绝捷,亦有於山中取竹,来作一捆,藉其浮势,夹挈而渡者”。

       中国南部的一些省份在过往历史中曾有过众多民族使用葫芦渡水,如今却只有在海南黎族还能找到这种原始的渡水工具,2007年,我省把渡水腰舟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国家申报,让许多专家学者惊叹的是为何至今海南黎族地区还存在着这种原始的渡水工具。

       海南岛的中南部是黎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该地区高温多雨,黎族地区的众多河流多为暴涨暴落。每当山洪暴发时,两岸之间的交通即告断绝。这时只有靠抱着葫芦瓜壳浮水过河比较安全。同时,这一地区内分布着万泉河、南渡江、昌化江等几条大河,村民沿河而居,大河阻断了两岸的交通,使用渡水葫芦过河,较为方便,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同时,由于渡水葫芦携带较为方便,所以保留至今。

       但随着我省中部地区现代桥梁和船只的发展和普及使用,“以瓠济水”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渡水葫芦只能以图像或神话般的形象保存在历史书籍或民间文学之中。

       近年来随着葫芦种植的减少,影响了渡水腰舟的“生存”。制作“腰舟”的老艺人也日见稀少,其工艺技术及使用技巧岌岌可危。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经开展对黎族原始渡水腰舟资源的普查、收集和整理工作,已开始拍摄民族地区原始渡水工具的制作过程及相关的民俗现象,并制作DVD,收集与此项目有关的历史书籍、图像与实物资料等。还计划建立培育种植葫芦基地,建立渡水腰舟制作及使用的传承者档案,并培养传承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报道
 
媒体战略合作 Strategic media
电话:0898-66257886 18976061501 020-38013166   传真:020-38013196   电子邮箱:itciya@vip.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和平大道19号蓝天广场四楼 ©2012 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hainan tourism digital museum.
全程运营机构:思洋互动传媒  粤ICP备0608202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0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