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织贝精品龙被,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水号:10;项目名称 :黎族织贝精品龙被;项目类别:民间手工技艺;实施部门:省民族研究所;代码:09。
龙被,也称为崖州被,有些地方叫做大被,素有“广幅布”之称。是黎族织锦中的珍品,是黎族在纺、织、染、绣四大工艺过程中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技术最高超的织锦工艺美术品。龙被以制作精美而闻名于世,是黎族进贡历代封建皇朝的珍品之一。不同时期的龙被图案真实地记录了不同时期黎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宗教观念及织锦技艺水平。
龙被是黎族同胞祖传的镇村之宝,标志着富贵、权威和声望,属于村民“集体”所有,也代表整个村庄的财富。
1.龙被的类别与织造
龙被有五种形式,分别为:单幅龙被、双联幅龙被、三联幅龙被、四联幅龙被,五联幅龙被。其中,三联幅为居多,五联幅和单幅为最少。三联幅是由三幅彩锦联缀而成,一般长2~3米,最长可达3.8米,宽1.1~1.4米,以龙纹、凤纹、麒麟纹和鱼纹为主体纹样,花卉纹为辅。五幅联是由五幅彩锦联缀而成,长2~3米,宽1.1~1.5米,以白色、黑色和咖啡色或棕色的人纹、蟒蛇纹为主体纹样,也称为“鬼纹”。龙被的花纹图案色彩不同,用途也不相同,红色多用于红事,黑色多用在白事上。红事如婚礼拜堂,子女祝寿,盖房升梁等。丧事如“做鬼”(一种法事)、盖棺等。 龙被的织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踞腰织机,另一种是脚踏织机。踞腰织机所织的龙被花纹图案比较传统,色彩单一,数量较少。而脚踏织机所织的龙被,是旧时一种比较先进的织法,质地厚、质量好,流行也比较广。它的特点是先织制好布料,然后才在布料上任意刺绣花纹图案。龙被难度最大是在刺绣花纹图案这部分,由于图案变化多,色彩十分丰富,所表现的范围比较广。动物图案有龙、凤、鹿、公鸡、鲤鱼、青蛙、喜鹊等。植物图案有木棉花、龙骨花、泥嫩花、梅花、竹、青草等。自然界方面的图案有雷公、闪电、太阳、月亮、星星、流水、田野、大海、蓝天等。生产工具方面有竹箩、米筛、钩刀、镰头、小桶、脸盆等。还有汉字图案等。一幅龙被,不论从色彩或者图案上看,都是比较完整的工艺美术作品,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
龙被的织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摘棉、脱棉籽、纺纱、染纱到织绣出龙被,制作一件龙被要用三到五年时间。一般黎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纺织,不少黎族妇女一生中不断学习织绣龙被,她们绣出的龙千姿百态,矫健无比,活灵活现,折射出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可估量的创造力。
一般来说,未成年人不能参加龙被的织制。织龙被必须要技术高超而且身体健康的人,才能担任织绣龙被的工作。在织绣前要请“三伯公”(道公)来“割红”进行宗教仪式,请神灵保佑织造者眼捷手快,早日完成织造任务,尔后才能进行织绣。完成后也要举行仪式,感谢神灵保佑使龙被如期完成。从开始起步到完成织绣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不管是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每天都不能间断。不论工作多忙多累都得坚持织绣龙被,如果工作忙不过来,也要拿织物动一动,或者绣一绣,否则龙被就不灵,老祖宗不认。龙被在过去,贫穷人家,如果父母死亡,没有龙被盖棺,都要卖儿买龙被用。否则全村人都看不起你,丧葬也不顺利。因此织绣龙被十分讲究,现脚踏织机织龙被已失传,刺绣龙被的技术方法也已经没有。但踞腰织机的织法,在个别地区仍有存在,但为数已经不多了。
2.龙被的图案
在黎族人民心目中,龙是他们的祖先,代表着高贵与尊严,龙的形象自汉代开始出现在黎族贡品织贝中。此后到南北朝,龙被图案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演变,出现有大象、狮、孔雀、鸳鸯、莲荷、牡丹等图案。由于佛教文化的影响,到唐代,新奇富丽的宝相花、莲花纹开始出现。龙、凤、吉祥鸟兽成双成对,左右对称,联珠团花,柔婉多姿,广泛流行。到元、明、清代,龙被装饰图纹出现双龙戏珠、双凤朝阳、麒麟吐玉,福、禄、寿三星高照等,反映出黎族龙被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
龙被从其图案来区分出明代中期以前或以后的作品。早期的图案为人形纹与鬼纹(人的灵魂),人形纹与鬼纹图案实际都是一样的,纹样用色彩的明暗关系来区分。而后来的龙被因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图案逐渐变成汉文化。因此,后期的龙被,织物和部分图案保留黎族文化,所刺绣上的花纹图案都是汉文化。
前期的龙被,以《神树•灵芝图》龙被为代表,其它诸如:《祖宗图》、《森林图》、《百花园图》、《满园春色图》、《长寿果图》、《万象更新图》、《天香图》、《仙花结果图》以及《蛙纹图》、《鱼纹图》等明代前期的龙被作品。这些龙被作品中的图案内容,都是黎族人民对祖宗崇拜的虔诚表现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动植物加以提炼加工而成,蕴含着浓重的质朴、纯净的黎族文化特色。如《神树•灵芝图》龙被,画面中央的神树,是取生长在黎区热带雨林中桫椤树的原型,因为这种树与恐龙同时存在,而现今仍在地球上幸存下来;黎族人民当初未必能在科学意义上认识它的古老,但民间却有不少口头相传的传说,加上心灵手巧的黎族民间艺术家们,又以准确的、黑白分别的线条,将桫椤加以艺术概括,刻成桫椤树——神树纹图案,代代相传;民间的龙被图案作者因此加以吸收、运用,在龙被的中央处,鲜明地突出神树,配以两边的灵芝构图,藉以寄托黎族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希企得到神灵的护佑。蛙纹图案,代表黎族多子多孙的祝福。《祖宗图》图案,是以明、暗两色相间构成人形纹样。这类人形纹样图的龙被,是黎族祖先崇拜的表现。这些作品的内容,没有发现他族文化的影响,是纯粹的黎族文化特征。
后期的龙被则完全不同,明显地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并把汉文化中标志性因素,融铸在龙被图案的形象构成中。最显着的莫过于《福禄寿星图》等一大批明代中期至民国晚期的龙被。这些龙被的图案内容,从根本上改变了前期的纯粹黎族文化的面貌,大量出现福、禄、寿的文字和为帝皇庆贺的龙凤呈祥,也有道教的“八仙”、八卦太极和佛家的莲花宝座等题材,至于吉星高照等汉族吉祥语的命题,显然是汉人地方官的“主题先行”产物。当然,明中期以后也有许多龙被的图案,是面向黎族的日常生活,表现黎族风情,采用轻松、活泼或是祖宗崇拜的肃穆图像的。
龙被的图案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具体表现为黎族的民间艺人,吸收了兄弟民族、特别是汉族的文化,加以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大大地拓展了龙被内容的新的领域。
3.龙被的图案造型艺术
龙被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美学价值非常高,各种图案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出黎族同胞在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喜庆等各个领域的状况,以及与兄弟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黎族人民长期与自然界的一切相安共处,形成一种稳定的、和谐的关系。大自然的动、植物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诸如龙凤形象等,对黎族人民的艺术创造行为产生强烈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龙被创作过程中,将会对动植物的轮廓线条简练地勾勒出来,形成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
龙被的构图严谨、色彩艳丽、层次分明、款式多样,有着十分鲜明的艺术形式上的特征,这种艺术形式是黎锦所共有。只有将龙被的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才能显示出龙被的艺术本质。龙被的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天上、地面、人间诸多事物以及神话传说中诸多形象,都是龙被藉以提炼创作形象并吸收进入图案中的因素。《麒麟子今朝在我家图》、《八卦太极百灵献寿图》等,艺术地再现了人们整体的日常关系和协调性。两幅作品,虽然内容复杂,但有着异乎寻常的和谐感。而在三联幅龙被上,龙纹是基本相同的,但龙的颜色、形象却很讲究了,如金黄色的龙是有爪的,紫色的龙是无爪的,这说明了龙的图案已通过某些象征物明显地意指政治化、等级化和模式化了。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博物馆或图书馆,也视中国黎族龙被为文化瑰宝加以收藏。曾有研究龙被的美国学者开价二十万美元买一套龙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