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家意见尚未批复,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国际旅游岛的总体规划,我们正在做。这个总规的编制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由海南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导。”12月28日,海南省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对本报说,“最近我们一直就在产业、资源等内容跟国家部委对接,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批复时间,但肯定就在近期。”
国际旅游岛概念的形成,与一个人有着密切联系。他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他最早在2000年提出这个设想,到后来成为海南省的一个工作议程,最后成为国家战略,这中间过去了9年。
“再也不能错过了。”迟福林说。对于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自建省21年来,背着巨大的期待,却走过了一条曲折的路。如今,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设想,再次把公众视线聚焦在这个国内第二大岛上。
从区域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国际旅游岛究竟能给海南带来什么样的未来?
海南“一号工程”
“国际旅游岛批复下来后,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将相当丰厚。”上述发改委人士说。
一个广受关注的政策是在岛内购买商品免关税政策。
迟福林透露,目前正在申请的一个政策,是在海南建立日用消费品免税区,即把国内商品出口退税政策集中引入一个地区。同时,所有进出岛的国内国外、岛内岛外居民均能享受这样的免税政策。
早在2008年,海南省政府提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计划在三亚、海口、琼海和万宁四地设立四个免税商店。
“而建立免税区的申请,是希望在免税商店的基础上,扩大免税的范围。”迟福林说。
在外界看来,免关税、免签证、放航权被认为是国际旅游岛规划的最大期待亮点。
比如,在海南向国家的申请中,在免签证上,争取将21个国家扩大到26个国家、旅游团“5人以上”放宽到“2人以上”,并把目前免签时间从15天延长至30天;而航权则主要在第六航权的放开上。
而据迟福林透露,规划方案中的优惠政策不仅仅是这些。在财税、融资、土地利用、签证、航权、教育、医疗、会展等方面会给予总体的意见,而相关部委则将专门出台更加具体的配套政策。
省政府国土厅人士对本报分析,由于发展旅游不能马上带来大量的财政收入,而前期需要大量投入的情况下,中央或许会对海南给予特别照顾——即除了资金支持外,对海南本身的GDP增长考核,可能会放得更宽。
“国家会采取多种渠道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比如在生态补偿、在税收上进行减免。”迟福林说,不过,海南不能把眼睛只盯在资金的支持上,开放的政策才是海南最需要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