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景点口碑  |  美食品评  |  娱乐休闲  |  动态资讯    
海南十一位国家级“非遗”继承人
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时间:2009-06-08 11:31  责任编辑: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黎族原始泥条盘筑制陶技艺传承人
  
  羊拜亮,女,黎族,1935年生,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突村人
  
  泥条盘筑制陶技艺是新石器时期的产物,一直相传至今,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大坡地区一带传承得较好。羊拜亮是这项技艺较高的传承人。羊拜亮于13岁开始跟母亲学习这项技艺,并在几十年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成为制陶能手。她利用木杆、木臼、木柏、木刮及竹刀、蚌壳、钻孔竹棍、竹垫等简易工具,以泥土为原料,经过挖、晒、筛、和泥和制坯、干燥、烧陶、取陶、加固等系列工序,制成的主要器具有陶釜、陶甑、陶瓮、陶碗、蒸酒器、蒸饭器等。现在这些制品已为国内外研究家、收藏家所青睐。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容亚美
  
  黎族传统纺织染绣技艺传承人
  
  容亚美,女,黎族,1955年出生,乐东黎族自治县千家镇永益村人
  
  黎族的传统纺织染绣技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黎族人民就懂得了以棉花纤维纺织衣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容亚美自小就跟母亲张雪云学习纺织染绣技艺。以木棉花为原料,用脚踏式纺车纺线,用腰机织布,用植物染料染色和扎绣等织出花纹图案五彩缤纷的服饰、被单、幕帘等。容亚美掌握花纹图案有人形纹、水波纹、藤条纹、虹纹、几何纹、文字纹、花草纹等10多种。2006年参加海南省首届黎族织锦大赛荣获一等奖。入选为国家第一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唐宝山
  
  儋州调声传承人
  
  唐宝山,男,汉族,1949年生,儋州市三都镇人
  
  儋州调声是风格独特的民歌品种,田汉先生1962年到儋州视察时,称调声为“南国奇葩”。唐宝山自小就与调声活动结下难解之缘。从1980年起,他带头组织山歌剧团,自己编写山歌剧本,把调声作为山歌剧的主要唱腔,自任主要角色。至今,先后编写调声500多首,山歌剧本40多本,山歌剧团创办以来,已演出2万多场,观众2000多万人次,培养了歌手和演员100多人。入选国家第二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黄家近
  
  黎族民间打柴舞传承人
  
  黄家近,男,黎族,1937年生,三亚市崖城镇郎典村人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原始、最古老在葬礼时跳的祭祀舞蹈,后发展为群众文体活动的广场性舞蹈,被誉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黄家近10岁就开始跟长辈黄亚县(现年90岁)学跳打柴舞,后成为打柴舞的编导和组织者。黄家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八种舞步:平步、磨刀步、搓绳步、青蛙步、追鹿步、筛米步、猴子步、乌鸦步等。入选国家第二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海南十一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继承人南海网http://www.时间:2009-06-0809:01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作者:移动用户发送HNSJB到10086,订海南手机报,赢大奖!信息费3元/月,咨询66810815王妚大
  
  黎族民歌传承人
  
  王妚大,女,黎族,1924年生,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人
  
  王妚大,是海南目前仍健在的、黎族民歌最杰出的传承人,她一人能演唱上千首民歌,熟记三十多种不同的黎歌歌调,许多其他方言区失传的歌调她仍能记忆,有人称她“黎族歌后”,也有人叫她海南“刘三姐”。
  
  从1955年—1963年,王妚大创作了近十首脍炙人口的黎族民歌。其中最著名的有《叫侬唱歌侬就唱》、《有歌不唱留做乜》、《解放军真是好》、《哎来哟调》等,她不仅能根据不同场合和对象创编新的歌词,而且能根据传统歌谣中的某一音节,即兴创造出一首全新的民歌。
  
  王妚大不仅自己唱得名满天下,还带出王玉梅、王兰香、王玉香等一批著名民歌手。入选国家第三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黄运英
  
  树皮布制作技艺传承人
  
  黄运英,男,黎族,1946年生,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人
  
  海南树皮布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至四千年前。树皮布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发明,在人类学及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因为树皮布才可证明,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
  
  黄运英自幼跟父亲学习制作树皮布,目前是海南制作树皮布技艺最高超的人,掌握着树皮布制作的整个过程。入选国家第三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陈育明
  
  海口琼剧传承人
  
  陈育明,男,汉族,1937年出生,海口市琼山区人
  
   1956年,陈育明首次担纲主角,在琼剧《宝莲灯》中扮演沉香。1957年,他又被抽调进京作汇报演出,演出结束后剧组成员受到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陈育明在琼剧界开始崭露头角。1959年,粤剧大师马师曾、红线女来琼,听了陈育明的演唱后,当即送他一个雅号:金嗓子。
  
  陈育明创造了琼剧表演史上的许多纪录,比如他塑造《泪血樱花》中的秦滔,获得海南行政区“百花奖”表演一等奖,让该剧目创造了琼剧现代戏演出场次最多的纪录;他主演的《三看御妹》、《梁山伯与祝英台》、《海角惊涛》、《红叶题诗》等10多个剧目,在海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入选国家第三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王英蓉
  
  海口琼剧传承人
  
  王英蓉,女,1939年生,琼海市大路镇人
  
   1955年,年方16的王英蓉以扮演琼剧《张文秀》中的女主角王三姐而一举成名。1959年冬,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来海南视察工作,她和陈华主演的《红叶题诗》得到周总理的赞赏。
  
   196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红叶题诗》剧组赴京为全国“两会”代表演出,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接见。她以《张文秀》和《红叶题诗》与前辈艺术家王黄文、陈华、林道修、韩文华、红梅、陈育明、梁家梁等一代名伶,共同创造了琼剧的辉煌,把发端于草台里巷的琼剧推上了高雅艺术的殿堂。入选国家第三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王春荣
  
  临高人偶戏传承人
  
  王春荣,男,汉族,1961年生,临高县多文镇人
  
  王春荣技艺全面,操纵木偶与自身表演都很到位,还能创作剧本。他操纵木偶动作得体,并善于以肢体语言助偶表演,他的表演乖巧幽默有趣,善于在阿罗哈、“郎汉”等传统唱腔的基础上编唱新腔,他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行腔自如,以声带情,生动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拿手的剧目有《状元与乞丐》、《薛仁贵》、《状元桥》等。现为焕杰人偶剧团团长。入选国家第二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陈少金
  
  临高人偶戏传承人
  
  陈少金,女,汉族,1960年生,临高县临城镇人
  
  陈少金操纵偶像活灵活现,偶像的身段舒展优美,并以自己的优美动作补充偶像表演之不足,自身表演与偶像动作融为一体。陈少金的唱腔甜美动听,声情并茂。拿手的演出剧目有《张文秀》、《秦香莲》、《花灯仙子》、《莲花仙子》等。现为临高县人偶剧团副团长。入选国家第二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刘香兰
  
  黎族传统纺织染绣技艺传承人
  
  刘香兰,女,黎族,1968年生,五指山市冲山镇人
  
  刘香兰13岁随母亲学习织锦,15岁独立织锦,在海南省多项黎族织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黎锦工艺非常复杂精致,许多图案只是停留在她的脑子里。现为冲山镇番茅村委会黎族织锦村带头人。入选国家第三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其他报道
 
娱乐休闲:与恐龙同行,少儿绘画大赛
景点口碑:采风行动
娱乐休闲:黎族盛大节日:三月三
娱乐休闲:爱情圣地蜜月岛
购物指南:历史文化活化石黎族服饰
景点口碑:呀诺达
景点口碑:神奇美丽的南海海底世界
景点口碑:国家历史文化名片:海口骑楼
美食品评:时尚美食:海南风味野菜
购物指南:华夏第一早春茶
 
让“外脑”助力海南旅游国际化
海口打旅游“慢”牌建一流海岛休闲度假胜地
国际旅游岛建设成就在第七届文博会上展现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挥助推国民旅游作用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挥助推国民旅游作用
国际旅游岛的“胃动力”
海口5年内将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美食天堂..
海南打造智慧旅游岛工程 网上了解海南
社科院绿皮书: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核心不是地..
海南打造世界一流海岛度假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