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甲流中药方最新出炉
专家结合海南地区人群体质及地理气候特点,针对不同人群制定
省卫生厅18日最新印发了《海南省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为公众防疫开出中药处方,包括现在可以应用的生活起居方、食疗方、海南民间验方,以及在疫情发生后,适用的成人药方和儿童药方。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尤其注意防止汗出当风,避免忽冷忽热,以适寒温。
2、“食饮有节”,饮食要以清淡而有营养为原则,适量多食含蛋白质的食品和新鲜蔬菜水果,少食油腻、粘滞、腥荤、辛辣等剌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起居有常”,作息时间要有规律,室内要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衣被要勤晒太阳防止长霉,勤换内衣,注意个人卫生。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5、保持良好精神情绪,调整好心态。
海南气候环境多湿热偏盛,应多食用清凉解暑除湿的食物,尤其夏季气候炎热,适宜食用具有清暑生津祛湿功效的食物,如绿豆、苡米、冬瓜、苦瓜等,采取食疗方法有助于预防流感。
百合莲子绿豆汤:百合30g、莲子30g、绿豆35g、冰糖10g、加水适量,煮沸30分钟温服。
沙参玉竹汤:沙参30g、玉竹20g、红枣10g,加水适量,煮沸40分钟温服。
绿豆苡米汤:绿豆30g、苡米仁50g,煮沸40分钟温服。
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
鲜鱼腥草30~60g,蒜泥加醋凉拌。
鲜败酱草30~60g,开水焯后,蒜泥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1. 成人
(1)金银花15g、贯众10g、白茅根10g、苏叶10g、生甘草6g。
此方适用于普通人群。水煎服,每次50ml,早晚各服一次。
(2)太子参10g、黄芪10g、白术10g、防风5g、黄芩10g、牛蒡子10g。
功能:益气固表和营。
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汗出较多,易于外感的人群。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3)贯众5g、鹅不食草5g、生甘草5g、千里光10g、牛蒡子5g。
功能:清热解毒利咽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鼻咽干燥,口舌生疮,大便偏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4)桑叶10g、侧柏叶15g、紫草10g、桔梗5g。
功能:清热宣肺
适应人群:咽喉不利或痛痒,眼干目赤,喜凉,大便偏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5)藿香10g、佩兰10g、陈皮10g、云苓10g、苍术10g。
功能:健脾化湿
适应人群:面色发黄、腹胀便溏、食欲不振、舌黄厚腻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2. 儿童
(1)牛蒡子6g、元参6g、木蝴蝶3g、僵蚕6g、蝉衣6g、橘络3g。
功能:清咽利肺通络
适用人群:儿童咽喉、扁桃体易充血肿大者,此类儿童平素受风着凉即易引起咽喉发炎,咳嗽,舌尖红苔薄黄,大便多干结。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2)白豆蔻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炒麦芽10g、莱菔子10g。
功能:清热和中导滞
适应人群:儿童易食积湿阻脾胃者,精神不振、胃纳呆滞、舌黄滑腻,大便臭秽或稀烂。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1、荆艾叶10g、大枫叶10g、路边青10g、芒果叶6g、薄荷10g、生姜10g,煮水分三次服,治疗风热外感。
2、绿豆30g、绿茶、红糖适量,煮水食豆喝汤,治疗流行性感冒。
3、黄皮叶煮水服用,治疗普通外感伤风表证。
4、甘蔗疗法:甘庶汁、陈皮煎煮生津润喉,利肺止咳。
5、芒果皮煎水服用,祛痰止咳,生津止渴。
1、老人和儿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
2、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3、预防感冒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
4、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5、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6、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