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友:对定安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
来源: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南洋邦社区 发布时间:2009-07-23 12:32 责任编辑: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扩大内需、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定安县乡村旅游稳步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成的十几个主要旅游景(区)点,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农村地区。 近年开展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使该县成为文明生态村的地区,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素质也明显提高,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县里已选定岭口镇岭尾村(全国文明村镇创建示范村、槟榔世界)、王官故里——皇坡村、南建州州府所在地——九锡山村,火山冷泉——龙门镇久温塘村,翰林镇章塘村(南国翰林)等,作为定安县南部原生态乡村休闲基地的首批“五朵金花”进行打造。
与此同时,还花费巨资多次邀请广东等地的历史文化保护专家前来考察,然后由专业公司进行规划,制订了龙湖镇高林村(清代探花郎张岳崧故乡)、雷鸣镇龙梅村(明代礼部尚书王弘诲故乡)及仙坡村(胡氏宗祠)、定城镇春内村(清代大理诗正卿王映斗故乡)、岭口镇九锡山村(南建州)等五大历史文化名村建设规划。
更令人欣慰的是,规划规划,不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因为有了规划,高林村在开发过程中,不破坏其原有的古村落特色,修旧如旧。迄今为止,村里没有一间平顶房,没有一条水泥硬化道路,村道全部是用青砖石铺设而成,与200多年前的村道相似。 同样,龙梅村、仙坡村、春内村、九锡山等历史古村,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尽量保存原有的古村落风貌。这与其它一些市县所创建的文明生态村形成鲜明的对比。
无庸讳言,为期两天的定安之旅,在令笔者兴奋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文明生态村内大都做到了通水通电通路,但配套设施并不齐全,大多数村庄旅游基础设施依然落后。缺少游客服务中心和固定停车场以及排污设施,影响开发进程和旅游质量。 2、多数村庄缺少必要的景物介绍牌,住宿、饮食等接待设施基本没有。 3、产品和服务内容不够丰富,还不足以充分满足都市居民的需求。 4、对发展乡村旅游,各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5、对张岳崧故居、张氏祠堂的修缮,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6、个别地方资源破坏现象依然存在,如一些村民在冷泉中用洗衣粉漂洗衣服,一些近代民居的墙壁被刷上坚硬的水泥,导致原有风貌丧失等等。
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促使有关公共服务向乡村旅游延伸,不断改善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对乡村旅游开发倾向性政策,并将乡村旅游的开发纳入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 三、加强宣传工作,提升乡村旅游的社会影响,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 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乡土旅游实用人才队伍。
作者:艾海
|
上一篇: 下一篇: |
|
其他报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