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给船到来是永兴岛上的大事,每个单位都来接船。新华军事记者黎云摄
每半个月,会有一趟补给船,由海南东部的文昌港,开往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唯一可以上岛的方式。但是,船票是不出售的,想上岛的人需要拿着介绍信,到设立在海口的办事处,才能换得一张船票。
这让西沙变得更加神秘而令人向往。
"生命之船"维系西沙 2500吨的"琼沙3号",是担负西沙永兴岛后勤保障的唯一一条补给船。
从上世纪50年代起,西沙的后勤补给都是由"琼沙"船来完成的。据说,第一艘船是周总理亲自批示,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投入建设和使用的。
与原来的"琼沙1号"、"琼沙2号"相比,"琼沙3号"船条件好了很多,可以载重750吨,搭乘人员200人。与渔船相比,"琼沙3号"航速要快很多,180多海里的行程,不到15个小时就可以抵达。如果是渔船,则需要22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海南省西南中沙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董主任每隔两三个月,就要搭船去西沙轮换。上船前,他向几位第一次坐船的人讲授抗眩晕的经验。"一定要吃饱,上船就躺在床上,别动,别兴奋。"
几位要随船上岛的乘客显得有些紧张,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头。上岛的人,以轮换的工作人员、探亲家属和考察人员为主。
一辆大型的推土机,正在把一大堆泥土往船上装。岛上是没有泥土的,要想种点树苗,搞点绿化,泥土都得从海南运过去。船的尾部,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货舱,可以放装猪的箩筐,把生猪运上岛去。
由于岛上补给困难,"琼沙3号"被称为"生命船"。饮用水、蔬菜、水果、肉类,发电机,卫生纸等生活的必需品,都要随船运输,船头船尾都堆满了物资。
"实际上我们每次都会超载,特别是人员,设计是200人,但是每次都在300人以上。"董主任介绍说,由于超载,原本住4个人的船舱,往往住进6个人。会议室和餐厅,也坐满了人。
下午6时,"琼沙3号"满载着物资和人员起航。刚一出港口,海上的风浪就陡然变大。刚才看上去还是个庞然大物的"琼沙3号",一下子就变得像一个舢板,上下起伏,左右摇摆。
有人经不起大海的诱惑,从床上爬起来看大海。但很快就有人为此付出了代价。不到半个小时,开始有人呕吐。
还好,每个船舱里都有供呕吐的痰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