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卓绝的天堂 
      

  这样的体恤岛上有很多人穿。新华军事记者黎云摄     因为没有开放旅游,西沙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没有一个人不赞叹西沙的美。   
  永兴岛上的风景分为两大类别:一是自然风光;二是人文景观。   
  不到西沙,就不知道有这么蓝的海水,透过水面,可以看到像电影《海底总动员》里尼莫一样彩色的鱼,还可以看到各种斑斓的贝壳、珊瑚和龙虾。   
  这里还有银色的沙滩,像白花花的盐。这一切以前只在精心制作的风光片里才能看到。但在西沙,这些都真实地呈现在眼前。   
  由于西沙特殊的地理位置,除了自然风光,军事色彩和主权色彩的人文景观也很特别。   
  在永兴岛,有当年国民政府修建的西沙主权碑,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战壕、碉堡,还有战士们在海崖上刻下的"祖国万岁"等。西沙水警区修建了一个小小的海洋馆,收集了众多来自海底的奇珍异宝。   
  这一切,好像是天堂。   
  边防支队的李思友支队长说:"没错,呆一天是天堂,呆一周是人间,呆一年,那就是……"   
  除了高温、高湿,这里的空气中还有浓度很高的盐份,也就是诗人们经常说的"海的味道",其实,盐份浓度高会使岛上的所有金属都会迅速生锈腐蚀。"什么不绣钢到我们这里都不管用。"李思友说,"关节炎也是最常见的病。"   
  水,仍然是个大问题。岛上是没有淡水的,这几年,岛上有了淡水净化设备,尽管净化水又苦又涩,但是也非常管用,可以用来洗澡。   
  饮用水十分紧张。西沙水警区专门成立了一个雨水班,在雨季负责收集雨水,机场跑道旁边的水沟,也通往水窖。   
  这里的电压不稳,空调一般是带不起来的,稍不注意,汗水就会迷糊了眼睛。   
  由于这里太热,没有土,蔬菜全靠后方补给。在西沙也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在工委的食堂里,早餐是馒头和咸菜,午餐是大白菜和一块咸鱼和肥肉,晚餐仍然是大白菜和一块咸鱼。   
  一连三天均是如此。工作人员在没有空调、气温40摄氏度左右的食堂里挥汗如雨地吃饭,好像是在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位初次上岛的人员在洗碗的时候没有关水龙头,炊事员心疼得很不客气地骂了他。   
  在大陆上生活惯了的人,可能永远不能理解在岛上生活的人对资源的那种渴求和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