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自游”客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程范淦 摄
网上查资讯 网上订客房 网上“晒攻略”
“自游”客引领“新三亚游”
火爆的暑期游刚结束,三亚旅游业界一方面感慨“暑期游三亚”新品牌的强大号召力,一方面不得不佩服“越来越专业化”的游客群体。来三亚的游客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手段的能力越来越强,正在引领着一场新的旅游革命。
两种旅游方式的碰撞
今年8月,曾是高中同学,都是新婚不久的小邵夫妇和小信夫妇先后到三亚旅游。同是游三亚,两对小夫妻却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旅游方式。
在安徽老家工作的小邵直到出发前一个星期才开始准备三亚行。他打了N个电话询问曾经去过三亚的亲朋好友,收集了一叠有关三亚旅游的新闻报道、地图等,走访了4家旅行社后,“觉得自己安排行程太麻烦”,便直接在一家旅行社报名参加团队游,参团费每人2000多元。6天下来,小两口“一直很疲惫”,却又感觉“似乎很多三亚的美景都没来得及看”,而且“还跟风买了很多不知道用在何处的东西。”
在上海工作的小信,7月就开始谋划三亚蜜月游,她的秘密武器是网络。“来三亚前,我已经收藏、保存了几百个三亚旅游信息网页,所有安排都通过网络搞定。”小信说,通过对比各种旅游咨询网站,她提前一个多月预订了往返机票,“便宜到3折”;查询各网站报价和酒店信誉度后,她预订的大东海四星级酒店海景大床客房报价仅为每天210元;对比了“一日游”旅行社的资质和网上口碑,两人去南山、蜈支洲岛等的旅游费用还稍低于“门票价+路费”。5天下来,小两口的三亚行总花费不到5000元,但是“玩得很尽兴”。
两对新人和记者交流了三亚之行的感受后,小邵有很多遗憾,而小信却兴致勃勃地说:“下次去三亚,我为小邵当导游。”
网络“网”住更多“自游”客
三亚之行后,小信特意写了一篇三亚旅游攻略,“晒”给小邵看。小邵恍然大悟地说,忽视了网络的强大功能,而选择传统的旅游方式,自然像被“牵着鼻子走”。这两对夫妻的不同经历正是三亚游客群体中的两类典型代表。只是像小信一样,“自己做主,运用强大网络”的“自游”客越来越多。
“现在,预订客房的大部分客户都来自网络,他们都对酒店有非常全面的了解。”亚龙湾爱琴海岸康年度假酒店负责人介绍,三亚高星级酒店的大多数客户都在网络的另一端。他们通过对比很多旅游网站的报价和好评度,顶多再给酒店打一个确认电话后,便预订客房。
“景区接待的‘一日游’和纯自由行游客也越来越多,他们正成为三亚旅游的生力军。”南山文化旅游区负责人表示,通过网络预订机票和酒店后,“自游”客要么按照自己的喜好设计旅游线路、逛景区等,要么再通过网上对比,参加“一日游”项目,灵活机动地安排行程。
三亚市旅游协会负责人表示,以前,旅游界都认为“自游”客大多是年轻人。但新迹象表明,通过网络了解三亚旅游、购买三亚旅游产品的游客正越来越多。
旅游新变革悄然起步
8月底,在三亚举行的首届中国旅游信息化论坛向外界透露,54.6%的国内游客选择通过网络了解旅游信息,甚至购买旅游产品。而对于处在中国度假金字塔塔尖的三亚,这个百分比还要更高。
“但是三亚的旅游信息化水平还很落后,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游客在推动‘新三亚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锋表示,在“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网络旅游服务体系还未建立前,游客已经在探索旅游信息化的市场道路。
“目前,游客仍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寻找最佳旅游线路和三亚旅游产品。”三亚市旅游协会负责人表示,一个权威的网上信息平台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
“到了三亚,就连公交线路和停靠站这样最基础的旅游信息,游客都很难找到一份确切的、权威的地图或图表,更谈不上上网查询。”小信说,三亚旅游信息的基础性建设仍需要加大力度。
三亚市副市长李柏青表示,作为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载体,三亚已经启动了“天涯通”系统工程。不久的将来,“自游”客游三亚将更加方便。
作者: